情似白纸 > 历史军事 >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第五百八十七章 遗世独立

第五百八十七章 遗世独立(1 / 3)

李谕照例去清北转了转,有时间就会在这开讲座。

与在日本讲授的完全不同,李谕把重点全放在了最擅长的物理学和机械学上,而且全是最尖端最准确的前沿理论。

尤其物理,李谕很有把握将来再让中国搞出三四个诺贝尔物理学奖来。

清北请来的老师大部分还是讲更加传统的热力学之类,李谕则完全走的是原子物理学、量子力学的路线。

可惜现在只有他自己能讲,时间又没那么多,只能给个大致方向,让他们打好基础然后去国外留学。

而说到诺奖,又不得不提我们的老朋友——辜鸿铭了。

李谕在北大校园中凑巧碰到了他,也说不上凑巧,现在的校园压根不大。

21世纪时,有一则关于“辜鸿铭与泰戈尔同被提名为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的说法在网络上流传甚广。就连中国社会科学网等主流网站均有采纳,一些正规的学术着作中也偶有提及。

煞有介事的论述无疑为辜鸿铭的生平轶事又添了一抹传奇,而辜鸿铭也由此被错误地捧上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历史桂冠。

但查证资料后就会发现,在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角逐中,共从总计32项提名中产生了28位被提名者。其中获得提名的法国籍和丹麦籍作家各5人,英国籍作家4人,西班牙籍作家3人,瑞士、瑞典和意大利籍作家各2人,比利时、印度、爱尔兰、奥地利和芬兰籍作家各1人。

在所有被提名者中并没有中国籍作家出现。

毕竟辜鸿铭最引以为傲的那本《中国人之精神》还没有问世,要提名也得晚上几年。

1913年的提名中,除了获奖的泰戈尔,此后又有多人分别获得了1916年、1919年、1921年、1926年、1927年诺贝尔文学奖,整体提名水平还是比较在线的。

此时的辜鸿铭拄着文明杖,就是一副不知情的样子。

他刚刚收到聘书,再次来到北大任教,那根小辫子随之成了北大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北大管理层对辜鸿铭一直抱有一定期望。还是南京临时政府时期,蔡元培刚刚成为教育部长,就在公开的演讲中说过:“余杭章炳麟人极乖张,然其小学及古文词是可取的;厦门辜汤生性尤怪癖,然英文程度不浅。”

孙先生也曾说他是中国说英文最好的三个半人之一(另两个是英文《北京日报》总编陈友仁还有伍廷芳的儿子伍朝枢。)

请他回来讲课属于正常操作。

辜鸿铭这次成了北大一级教授,工资相当高。

他提起文明杖对李谕拱手道:“恭喜阁下再添一枚诺贝尔奖,实乃普天之幸。”

李谕回道:“多谢辜先生的赞誉。”

辜鸿铭突然又说:“听闻李谕先生手头阔绰,能不能找你借点钱?”

李谕着实没想到每个月几百大洋都不够他花的。

这位老哥不知咋回事,经常陷入拮据,要靠别人接济度日,在民国文人中并不多见,况且他成名那么早。

李谕道:“好说,辜先生要多少?”

辜鸿铭借钱一点都不绕弯,理直气壮道:“1326大洋。”

李谕笑道:“还有零有整。”

“那是当然,多一个子也用不着!”辜鸿铭说。

对李谕来说这就是小钱,痛快答应下来:“今天我就让赵谦给先生送过去。”

辜鸿铭掏出一张纸:“欠条我已经打好。”

见李谕没有想接的意思,他接着说:“借钱还钱,天经地义。先生放心,明年我的书在欧洲出版,绝对会收到一大笔稿费,还你这点钱易如反掌。”

辜鸿铭提到的书便是《中国人的精神》,李谕于是拿起那张欠条,说:“辜先生的书法越发精进了。”

辜鸿铭说:“在北京城,我可不敢说书法好。”

李谕问:“对了,记得此前袁大总统向五国银行团借款,曾请您做翻译,您当时开口就要6000银元做酬劳,难道没有给?”

“6000?我只是随口一说,最终连600都没给到!”辜鸿铭无奈道,“我现在算是看明白了,所谓银行家,就是晴天千方百计把伞借给你,雨天又凶巴巴地把伞收回去的那种人。”

据说他的这句话收到过英国编纂的词典中。

李谕笑道:“应该叫资本家。”

辜鸿铭说:“说起来德国的几本书好像特别喜欢用‘资本家’这个词汇。”

两人在校园中走着时,一群举着孔教会旗帜的学生从他们身边走过。

目前的北大还没迎来蔡元培的改革,仍旧透着许多旧时代的气息,有很多过去的旧知识分子,这些人对康有为的孔教会相当支持。

几天前康有为又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孔教为国教配天议》的文章,引起了一阵漩涡。

辜鸿铭作为一个典型的维护传统文化的人,都看不下去:“康南海想得真美,自己没弄明白儒家,却搞出一个‘孔教’,简直如同五十年前的不伦不类的‘拜上帝教’!”

李谕一直反感这件事,但短时间内没什么办法,回道:“民国

最新小说: 大明:暴君崇祯,杀出一个日不落帝国 真龙气运回归 民国:王牌飞行员 穿越皇子,无敌兵王 功高震主要杀我?我反了,你悔啥? 天命大官人 九龙夺嫡,废物七皇子竟成无敌 被抄家流放后,我和族中女眷养兵百万! 大唐:贞观二年,让李二取消攻打突厥 吕宋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