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萧昀便打算告退了。他说还得回去看书,今日的功课尚未做完。王乐瑶本想开口,却被萧衍一把拉住。
“你去吧。”
萧昀行礼告退。
萧衍这才看向王乐瑶:“舍不得了?”
王乐瑶点了点头,虽然她自小也是如此过来的,知道勤才能有所成,但真的轮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又有些舍不得。
萧衍笑道:“慈母多败儿。他可不仅仅是你的儿子,还是大梁的皇太子,你心疼他,以后就会养个张琼出来。朕就是吃了读书少的亏,他这个年纪正是好好学习的时候,勤勉不是坏事。”
王乐瑶靠在萧衍的怀里,把玩着他玉带上的钩子,“你就不能多对昀儿笑笑吗?他肯定以为你不喜欢他。你自己决定北上,朝中大臣不反对吗?”
萧衍摸着她的肩膀,“朕得走这一趟,否则晋熙会盟的努力就白费了。你陪朕同去,你毕竟是冯氏的女儿,有这层关系在,我们在洛阳也不算两眼一抓瞎,什么门路都没有。”
王乐瑶本是放不下两个儿子的,但是王执要求同去北魏。她不跟去,怕萧衍处理不来这其中复杂的关系。
萧昀已经长大了,每日学习,勤耕不辍,她倒是没那么担心。萧晏才几个月大,虽说平日乳母和嬷嬷都照顾得很好,她还是不放心。孩子这么小也不可能带着他北上,只能留在宫里,托阿鱼和表姐常来看看了。
她还没去过洛阳城,当年晋熙会盟之后,他们就返回大梁了,几年过去,没想到还有机会再次踏上北魏的国土。这次的心境跟上回大不相同,上回萧衍是做好了回不来的准备,这回更多了一种游山玩水的心态。
他们先走水路,又换陆路,走了两个月,终于到达洛阳城。
洛阳作为北魏的都城,十分繁华。此前洛阳曾被毁坏过两次,终于在大魏一朝重建,并呈现出最巍峨壮丽的姿态。建康多水系,洛阳却是一马平川,城中开十三座城门,门设三道,可并行九车。城内街道非常整齐,东西,南北各四道,同建康一样,御街最长最宽。
城中有里坊二百二十个。东廓住着汉族官员,西廓住着北魏皇族,南廓有四夷馆,接待外国来使,正是萧衍一行人入住的地方。
王乐瑶站在窗边,望向外面繁华的大街,想起萧衍赠她的北魏公主骑服上说过洛阳寺庙众多,列市如星,真的一点都不夸张。
苏唯贞和竹君在收拾房间,萧衍则在房外跟北魏负责接待的官员说话。
那官员说,魏帝近来忙碌,让他们暂时住在金陵馆,等忙完了就会见他们。
这分明是不想见他们的意思。
此番来北魏,是冯太后批的过所,想来魏帝并不愿意大梁插手北魏的内务。
萧衍知道事情不会那么顺利,返回屋中,没多久,元焕就带着冯氏来了。
王乐瑶请他们进屋坐下,她跟冯氏虽然常通书信,但毕竟没有在一起生活过,相处时十分客气,并没有寻常母女间的亲昵。她也不知道父亲为何要执着于见母亲一面,过了那么多年,他们相忘于江湖是最好的。
不过母亲没有反对,王乐瑶还是为他们安排了这次见面。
寒暄过后,萧衍带着元焕出去,苏唯贞则去把王执带来。
王执几乎是飞奔过来,等要踏进门的那一刻却犹豫了,整了整衣冠,才重新踏进去。他看见坐在屋中的人,唤起了遥远的回忆,只觉得熟悉而又陌生,眼眶不自觉地就红了。
冯氏站起来,淡然笑道:“原来你长这个样子。”
王执别过头,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眼前的这位是北海王妃,并不是当年的那个盲女了。他曾许诺过要护她一生,却连她的生死都不知道。作为夫君,他是非常失败的。他之所以执着于见她一面,就是想看看她过得好不好,了一个心愿。
王乐瑶道:“父亲,您先坐下来吧。”
王执走过去,在冯氏的对面坐下来,“阿瑶你出去吧,为父有几句话想单独对你母亲说。”
王乐瑶看向冯氏,冯氏点了点头,她才出去了。
萧衍和元焕在院子里闲谈,萧衍说:“朕还挺佩服你的肚量。换做是朕,未必会给这个机会让他们见面。”
元焕双手背后,不以为然地说:“我们都活到这把年纪了,有什么看不开的。难道她还能抛家去国,跟那人走?夫妻之间,这点信任还是有的。我怎么听说你把谢三郎留在都城,还做了皇太子的老师,你何必把自己说得那般小气。”
萧衍笑了笑,好像是如此。
“朕本打算跟元靖谈谈,他却派人把朕挡回来了。晋熙会盟才过去几年,边境好不容易恢复太平。实话告诉你,如今大梁的国力,打仗一点都不难,但朕却不想再打了。”
元焕看向院中的花架,淡淡地说:“最好不打,打起来谁都不会赢。”
王乐瑶知道这句话的分量。
若起战事,伤亡再所难免。两国这几年都吃到了停战的好处,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只是魏帝年轻气盛,对北海王诸多忌惮,也不肯见他们,所有一切都不过是空谈。
王执跟冯氏大概聊了一个时辰,才打开房门走出来。
王执从他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