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国来使(1 / 2)

能被孝庄称之为“好消息”,恐怕不止是后宫这一亩三分地的事情。

然而受限于信息渠道,饶是晴玉紧急头脑风暴也想不出结果,更不知道该不该问。

谁料就是这份迷茫反而恰到好处地更加取悦了太皇太后。

年长者锐利的目光很能看穿人心,透过新配上的金丝眼镜,养尊处优里隐藏的精明折射出来,掠过晴玉,又看向底下坐着的其他妃嫔——在杏嫔自己都不晓得的时候,有些人已经晓得了。

手伸得很长,线埋得很深,可惜没什么用。汲汲营营,反而最是危险。

晴玉也是这么想的,因而婉拒慈宁宫外上前攀谈贺喜的声音,决定直接把疑惑带到皇帝面前。毕竟宫里动脑子的人太多,现代人的预知优势不能改变智商上的差距。

但没想到,这个好消息还这真叫她这个现代人的历史认知又偏了一步。

“鄂国那边有意议和,约莫下月就能开始签订合约。如今是他们那头有求于咱们的药物,合约上大抵是能做不少文章。”

康熙心情很好,摆弄着晴玉送的“新鲜玩意”心情更好,极挑剔地选了一款眼镜带上,满意看到奏折上的字清楚不少,也不吝于将上头的内容漏给晴玉:“林如海和容若这次做得不错,不仅谈通了药物往来,还办了件大事——鄂国仰慕我大清人杰地灵,有意派使者过来,正逢他们有位公主染疾,也想来求神医看一看。若此事办成,亦是两国交好之幸。”

公主?哪位公主?

晴玉懵了一瞬间,直觉这是历史上没有发生过这件事。倒是与康熙同时期的彼得大帝似乎曾化名去西方访问。

晴玉对外国历史的了解属实一般,基本上只停留在历史书上的大事件以及营销号的名人八卦上。对彼得大帝有印象还是因为哪个营销号的对比贴,说同一时期的康熙与彼得很像,什么博学,什么年少登基,什么幼年时被“权臣”挟制……

等等,彼得大帝的“权臣”?

“公主出使?”晴玉觉得自己张口都有种心惊肉跳的感觉,“想来这位公主很得鄂国皇帝喜爱。”

“那你可就猜错了!”康熙早有所料地笑起来,“这可不是一般的公主,是鄂国皇帝的姐姐,曾经……摄政。”

“竟有此事?”惊讶毫不掩饰地流露出来,完全符合这个时代一般人听到这种消息的反应,只有晴玉知道自己心里连打一百个感叹号是为了什么。

索菲亚公主。

一位不好说成不成功,但的确青史留名的摄政公主。

曾经把彼得大帝逼得失去权力,却又终被夺权,在极致的辉煌后被锁进修道院。

她怎么可能会来出使?好端端地又生什么病?

各种阴谋论在晴玉本就不擅权谋的脑子里左转右转,转瞬又在看到皇帝时全都偃旗息鼓:她琢磨的阴谋论在帝王眼里可能连权谋入门都达不到。

“他们那边的情况比较复杂。”康熙没有要解释的意思,也默认这不是晴玉该了解的,只是心情颇佳地下达指令,“等那位公主来了,你只管安心给她看病就是了,她对我大清有些用处。”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看样子,大清果然是掺和了。

事后晴玉拼着琐碎的信息细细梳理了时间线,发现这个世界彼得大帝的夺权提前了——有人提前帮了他。

可既然提前就可能带来仓促,或许因此让本该被关进修道院的索菲亚有了喘息之机,也或许是帮忙的人故意留了手,毕竟鹬蚌若是没了一方,获的利也会变少。

当然,更不排除是鹬蚌发现了渔翁的存在。

鄂国从来都不是什么蛮夷小国,即便在自己内乱的时候也不耽误与清朝边境纠纷。当两个政敌发现了来自外部的帮助与威胁,是趁机咬死对方还是算计更多?以那位索菲亚公主的野心,即便如质子一般来到异国他乡也未见得消停。

其间利弊,自有朝堂上的人精去琢磨。只是对晴玉而言,有一桩“利”是难以忽视的——看世界的契机。

穿越到清朝,人生最大的焦虑大约就是如何让这个朝代的人走出去。就目前看,难度极大。哪怕晴玉助推了一把红薯、土豆这样海外传来的作物,甚至让皇帝意识到有些国家已经被西方占领,也最多带来了好奇,不能改变天朝上国根深蒂固的安全感。

思想的改变从来最难。就算是靠量变推动质变,也得先用来自外部世界的信息攒个量出来,而鄂国刚好算个“外部”,还碰巧有一位热爱探究西方文化(此刻可能也惦记上中华文化)的沙皇在位。

据晴玉所知,这次鄂国送索菲亚等人过来是常住,作为使者的官员完成访问后,还有一批官员连同公主本人作为学者停留。而为表友好,鄂国也欢迎大清派人“回访”。

若是能成,这大概会是一次两国留学事业大进步。并且由于鄂国派了索菲亚,大清本该不落人后地证明本国也有才女可以出使才对——可惜,满朝文武虽然很享受他国来求学的“被瞻仰”感,对回访本身却兴致缺缺,遑论派女学者。

时代所限。这个时代并不会攀比女子的出彩,反倒是先兴起了流言。

晴玉本以为自己会是最关注索菲亚公

最新小说: 四合院:咸鱼的美好生活 军婚火辣辣:白莲花她讹上黑阎王 我是秦妈!少爷居然说爱我 俗人度世 龙王传说:我为原神 柯南:开局和离异大姐姐同居 逆天邪神之九宫吟与琵琶语 读心,求死失败后我成了万人迷 我为女帝打江山,女帝赐我斩立决 重生归来,我名动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