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的府邸离北镇抚司很远,这些高不及国公勋贵,低不就寻常士吏的官员都爱捡着勋侯贵胄们住的瑞福大街附近落户,想着能沾上些高门大户的荣光,却也忘了富贵如霜刀,荣利之场最难居。
即使沈知寒早早便从谢无救那里得到了消息,没有浪费时间用锦衣卫的情报网去调查。但到的时候,沈知寒还是敏锐地觉察到或许为时已晚。
府邸门户紧闭,沈知寒敲响后许久,都未有人应答。
就在她打算一脚踹上去强行破门而入的时候,门突然开了道小缝,缝里一位小厮探头探脑地向外看着,在看清沈知寒时,立马反应过来想把门缝合起,却被沈知寒一只手撑了开来。
“这位小姐,今日府中不便,还请您回去吧。”
跌坐在地上的小厮拼命爬起来想要阻拦她的脚步,沈知寒轻巧的几个抬脚,瞬间就摆脱了他的纠缠,然后掏出了锦衣卫的令牌。
小厮瞬间吓白了脸,怔愣在原地不敢动弹,片刻后才木木地摸向自己的脖颈,不敢置信自己居然还活着。
渐渐地沈知寒开始明白这股异样是因何而起,丫鬟鬓发间卡着白花、小厮腰间缠着白巾,虽无灵幡灯笼或者奠纸挂着,但他们脸色悲戚,脚步似乎都比寻常人家的下人来得更匆忙一些,偶尔有一两个胆大的悄悄瞥一眼沈知寒,却又在触目的瞬间匆匆低下头去。
她在绕了好几过曲廊之后,从堂门大敞四开的正堂中看到了一口棺材。
棺椁旁边除了跪着一位夫人以外,竟再无旁人。
她的脸色苍白如纸,发鬓仅用根简素的木簪别着,但颊边细碎的发丝却依旧梳得分外服帖,纵然身形单薄消瘦地好像随意一缕长风都能将她托起,吹散在数九严冬的清寒里,却并不显得潦倒。
她目光凝望着堂中央的陈寅的牌匾,脊背挺直,虽然有些憔悴,也却毫无狼狈之态,依旧端着的是气度自持。
阵阵皮靴的踏声由远而来,像在死水中,惊起了一层层的涟漪
她听到沈知寒的脚步声,似乎早就预料到她会来一样,连头都没有转过去。
许是跪得有些久了,她的嗓音略有些沙哑:“沈大人来了。”
沈知寒在堂内环视了一圈,走到陈夫人的旁边,取了一根香,点在了陈寅的灵牌前,却并没有叩拜。
“陈大人是突然恶疾还是忽逢意外?”
“我这个做同僚的,在今日早朝时,居然没有看出来。”
陈夫人依旧没有看沈知寒一眼,她目光沉静,一直落在前方的灵位之上,语气也平淡得没有好像什么悲怆之意:“他是自杀。”
“无关其他,是他自己不想活了。”
沈知寒冷笑道:“陈大人仕途坦荡,只用八年就从地方小官坐到了刑部侍郎的位置。若是这样都不想活了,这朝中该有多少人得去死一死了。”
“沈大人又何必攀扯其他人?若论官运昌隆,整个北魏都无人比您更炙手可热吧。”
言及此处,她才转过头,沈知寒这才看到她那双眼睛,漆黑深邃,洗尽铅华。此刻,这样一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沈知寒,像是要把她魂魄里的爱恨嗔痴都洞见。
“沈大人又感觉如何?”
“真的觉得快活自在吗?”
沈知寒同样坚定地回望向她,眼中没有半分动摇:“上位者若思杀伐,下位者只能引颈就死。居于许多人之上,自然是快活。”
陈夫人笑了笑,像是自嘲又像是怅然若失后选择的释怀:“是啊。一个权字,就足以压弯一个人的脊梁,焊死他的一生。”
她突然垂下头,伸出手摸了摸眼角的泪,,然后看着沈知寒,一字一句,落地成声:“希望沈大人永远只做这局中客,别当什么殉道者。”
沈知寒还来不及去思量这番话的含义。
她就身子一软瘫在了地上,像苦守的残花终于坠落了高傲的枝头。
沈知寒心中一惊,弯下腰去扶,却发现她口鼻中流出黑血,一瞬便没了呼吸。
从她的袖中滑落出一封书信,正正好好落在了沈知寒手边。
沈知寒拿起书信,飞速看了起来。
信是陈寅亲笔写的悔罪血书。
说自己这些年虽然谨小慎微,却仍旧因为无法抗衡自己内心的欲望,而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般度日。
他洋洋洒洒地交代他所做过的桩桩错事,但是大多是些细枝末节的罪名,随便抓住一个官员抖一抖都能掉出三斤那种。唯一真值得让他畏罪自杀的大概只有八年前的贪污赈灾款一案。
八年前他和还是长史的陆庭杰一道贪污了赈灾,谎称是遭山匪拦路抢劫,最后甚至用知洲权柄调了地方库银来填补其中空缺,导致后来随洲代代积贫,大小官吏换了一波又波。
而出乎沈知寒预料的是,他并没有用自己的死让这件事情就此翻篇,反而是一口将那幕后之人咬了出来。信中写了那人如何借自身的权柄保得他一路扶摇直上,又一人独吞了几乎全部的赈灾款。
字字句句言辞恳切,尽是悔意。就好像深怕读信之人心中存疑,又或是忌惮那人身份,不敢将其一道绳之以法。
沈知寒读完,攥住信纸的手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