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如此行事,当时就有臣子对此颇有微词。据查验本地百姓名册,根本没有这样一个人,换言之,这黎氏要么从头到尾都在说谎,要么她干脆就是个逃户。
只是碍于圣上一意孤行,众人不得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然而令众人始料未及的是,圣上把黎氏带回京城后居然打算封其为后。
将一个二嫁之身的逃户之女封为皇后,亘古未见!
圣上碍于众臣的阻挠,仅将黎氏封为妃。
自此以后,圣上日日流连于黎氏宫中,就连上朝也往往是走个过场。黎氏虽没有皇后之名,却有凤位之实,一时风头无两。
忽有一日,二皇子被人发现逝于御花园假山处,浑身上下只余一颗血淋淋的脑袋,躯干则不知去向。
前朝后宫一片哗然,有宫人声称她看到有一匹狼从御花园跑向黎妃的宫中,可是经过搜查,黎妃的宫中任何疑点都没有。
此事过后,不少当日值班的宫人受了牵连。然而仍未抓到元凶,最后就这样不了了之,平白为民间添了不少风言风语。
而就在今年,后宫又失踪了一位年仅七岁的小公主。有人称公主失踪前,曾在黎氏宫内看见过她。
黎氏啜泣着说:“许是我以前日子艰难伤了身体,一直未曾有孕。我心里对圣上很是愧疚,见公主生得玉雪可爱,一副有福气的样子,就叫她过来看看,想要沾沾喜气。我请她吃了些点心,就让她回去了,我也不知她后来去了哪里。”
这位被罢官的梁大人,则完全不理会她这副说辞。到底是不是黎氏害了小公主,他不知道,但是自从黎氏掌管后宫大权以来出了两次事故,起码算得上一句失职。还有圣上,身为一国之君沉迷后宫,不问民事,不理朝政,不顾人伦,惨案发生不想着查清真相,反而想着息事宁人,不欲黎氏伤心,荒唐至极,何异于商纣。
他骂得是痛快,却落了个罢官的下场。就这样,还是他亲家和诸多门生弟子四处活动打点才求来的。当时一同上谏言的许多同僚,不少人直接被下了大狱。
细节处这位梁大人自然是避过不提,不过大致情形就没什么好隐瞒的了。并非他对罢官一事心怀怨恨不给皇家面子,实在是这事早就传得沸沸扬扬,谣言比真相传得还夸张邪门。
在京城时,虽然私底下什么说法都有,但好歹没有放在明面上。而他离京以后,这一路走来竟发现原来都有人把事情编成剧目了。别说普通百姓,就连不少地方官员都信了这些传言。
更重要的是,他想这位乔姓年轻人大概早就看出自己是谁了吧。对方说得一口官话,说不定就是京城那边的,那么认出他来就不足为奇。观其言谈举止有度,必然是个进过学的读书之人,说不定他们之前还曾见过面。也正好解释了这年轻人为什么在见到他们这一群陌生的不速之客后,一点都不感到惊慌。
梁夫人将手搭在梁大人臂上以作安慰。
倒不是这位梁大人过于自负,而是他的确是现今杏坛上的领军人物,他被罢官后,这一路上遇到了不少慕名赶来送别的文人,习惯了旁人突然认出他的身份。
但是这位梁大人万万想不到的是,乔衡既不是什么京中官宦子弟,也算不上什么读书人,他是真的不认识什么梁大人,更从来都没有听过有关黎氏的事情。
一方世界有一方世界的风土人情,流言蜚语同样是其中重要的一环。那些本地人在日常生活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传闻,他一个初来乍到的外人,很难在短时间内接触全面。
就是这样,才常常让乔衡觉得自己与周围的一切都格格不入。
乔衡向来不对自己不清楚的事情大肆评头论足,所以他就耐着性子地听着,再恰如其分地回应几句,如此就引得梁大人一句一句地说了下来,谁都没有察觉出哪里不妥。
而他这副无论对方说什么都没有半分大惊小怪的样子,落入梁大人眼里,分明就是已经什么都知道了的模样。
梁大人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可是这档子事真的有些邪门,不怪有那么多人揣测纷纷。”
梁夫人作为女眷见过黎氏,她回忆了一下,说:“那真是个妖怪。”
乔衡清楚她这话只是在形容黎氏的可怕,但说不定真让她说中了。
他记得聊斋是的确出现过一个自称“黎氏”的狼妖,不过她嫁给了龙门县的一位轻浮浪荡子,故事背景与梁大人说的对不上。他说不准黎氏会不会就是故事里的狼妖,还是有人知道了龙门县那边的事情,有了灵感借此兴风作浪。
殿内的地面上窜过一道红影,梁家的丫鬟原本就因黎妃的事情听得心神不宁,看到这飞速掠过的影子,吓得“啊”了一声。
梁大人警觉:“什么事?”
乔衡伸手抱起胡娘子,说:“大家不要怕,是我养的狐狸从外面觅食回来了。”
梁大人向他怀中看去,果然是一只皮毛蓬松,油光水滑的狐狸。
他有些想不通。大门被下人插上了门栓,关得不透一丝风。除此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