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支书听了也高兴,“是啊!咱村还没来过记者呢!”
有了这个话题,一路上倒是其乐融融。
缺点就是拖拉机声响大,都得扯着嗓子吆喝,要不听不见,所以说话的人面部表情就会夸张了些,老费劲了。
到了镇上,邢东阳要拉着吴支书去镇政府,然后陪他一起等人,吴支书说他们年轻人更好沟通,怕自己跟人家说不上话。
那个技术员说是坐早上九点的班车从县里出发,班车路线绕得远,沿途得停靠好几个镇子,估计到镇上至少得要中午。
苏桐看了看表,现在才九点多,便和吴支书约好十一点她到镇政府来寻他们。
田青蓉也表示要和苏桐一起去买东西。
几人分头而行,苏桐自顾往供销社的方向走,却没注意田青蓉的眼睛盯着她的手腕瞧了许久。
虽然刚才苏桐只看了一眼表,田青蓉却瞅见了那表的款式和做工绝对不是一般的牌子,县城的国营商店里一块国产手表都得要七、八十块,苏桐那块怕是要翻个番还不止……
上次去医院时还没见她戴手表,难道这表是……邢东阳送她的?
仅仅一想,田青蓉就觉得心头发闷,她知道邢东阳家里条件好,现在看来……还不是一般的好。
苏桐在一旁连喊了田青蓉好几声,田青蓉才反应过来,“哦……你刚说啥?”
苏桐道:“田知青,我缺的东西多,需要先去趟菜站,转回来再去供销社,要不你先忙你的,我自己过去就行了。”
苏桐明摆着就想自己走,可田青蓉却愣是听不出来,一把挽住苏桐的胳膊,“没事儿,我没啥急事儿,陪你逛逛,还可以帮你拿东西。”
说完还拍了一下苏桐胳膊,“你这丫头,跟我这么见外,让你喊姐,你咋还喊我田知青。”
苏桐淡淡瞥了她一眼,“我名声不好,见外点,对你好。”
田青蓉愣了一下,却也没再坚持。
见苏桐往前走,忙抬脚跟上。
青峰镇不大,统共也就两条街。
依着街边高高低低的有几排铺子,除了一些国营单位,还有一些传统的手艺铺子,剃头的、打铁的、补锅的、箍桶的……
许是快进腊月了,街上的人明显多了起来,家家店铺都有人头晃动,很有几分过年的味道。
说是菜站,其实也是计划经济,一道长长的木柜台把人隔开,要什么菜都是别人给你拿,称好了才能递到手里,没有挑选的余地。
菜品的品种和数量也有限,有的时候还要靠抢,要不买不到新鲜菜。
苏桐来这里也不是为了买菜,凭着原主的记忆,青峰镇的菜站边上有一溜杂货铺。
卖筐的卖缸的卖锅的日用杂货大多集中在这一块,比供销社的便宜还不用票,当然品质要差了许多,周边的村民有需要也习惯到这里采买。
既然田青蓉真诚地表示要帮她拿东西,苏桐也就没再客气,她今天要买的东西还真不少。
这里的东西便宜,但大多都不精细,盐罐油罐盛水的吃饭的都是陶制品,比不上瓷器轻巧,但胜在实用,哪怕是苏桐一个人用,坛坛罐罐的也买了一小堆。
店老板把大点的几个盆和碗摞在一起用草绳捆住,小的几只罐子则拴住耳朵串在一起,两人正在帮老板一起打包,就听见有人远远地有人喊苏桐的名字。
苏桐回头一看,邢东阳正急急忙忙地往这边赶来,看到田青蓉也在,愣了一下。
然后把苏桐喊到铺子外面,往她手里塞了一沓子纸币,估摸着有十几块。
“你拿着先用,你那屋子里啥都没有,要置办的东西多……”
苏桐心中一暖,邢东阳还真是……
身边这些人怕是只有他想到她可能会没钱买东西吧。
却不知田青蓉跟着她就是要看她到底有没有钱有多少钱,吴支书才是压根没往这方面想。
苏桐将纸币塞回去,“邢大哥,谢谢啦!我有钱用。”
邢东阳有些着急,“你妈都……那样说了,怎么会给你钱,都这个时候了就别客气了。”
苏桐从兜里掏出钱给邢东阳看,低声道:“县里发的奖金我提前领了,你看,还剩下不少呢!”
五十元奖金上次用了二十多块,还剩下二十多块,放在这个年代,也算一笔不小的钱了,能买不少东西。
邢东阳看到她真的有钱,才没再坚持,“那行,你先买着,我还得回去陪吴支书等人,等会来帮你拿东西。”
“东阳哥,有我在呢!”
田青蓉见苏桐被喊出去便心里跟猫爪子挠似的,终于忍不住凑了过来,正好听到最后一句话音儿,一脸热情地道:
“一会儿我帮吴桐拿东西,你不用过来了!”
邢东阳本就是为避开田青蓉才把苏桐喊到门外,没想到她竟然还跟了出来,脸色便有些不悦,朝她挤了个笑容,“那行,那你们先买着,我过去了!”
田青蓉看着邢东阳的背影,半晌才问了句,“吴桐,东阳哥找你有啥事?”
苏桐笑笑,“提醒我买东西快点呢,让县里来的技术员等我就不好了。”
田青蓉笑笑没有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