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小舔猫和灵狐拜月功求订阅,求月票
外公的这把二胡,年头有些久了,筒子脱胶开裂,上面原本蒙的一块蟒皮,但现在十分松软,还有破损的小洞,之前大雪的时候,李响不是送来了两头小野猪吗,他外公觉得这小野猪皮挺好的,于是剥了下来,经过处理,晾干,现在要将小野猪皮蒙上去。
李响一听,就说道:“外公,我家里还有点黄牛皮,要不我回去把牛皮拿过来。”
外公连连摆手:“不用不用,这野猪皮挺好的。这小野猪皮质地比较轻盈柔软,能够产生更加纯净的音色,用牛皮做出来的声音太浑厚了。”
“哦哦,原来如此。”既然外公这样说,李响就作罢,然后协助外公一起,帮忙蒙皮。
不同的蒙皮,产生的音色自然是有区别的,这得根据个人的喜好来。其实,用野生的蟒蛇皮最好,但现在也搞不到那么大的蟒蛇皮。李响之前抓的“辣条”,体型都相对较小,蒙不了二胡。
蒙好野猪皮之后试了试,发现音质不行,外公检查了一下,主要是筒子上还有开裂,先前用胶水粘了一下的,但很显然效果不理想。
外公的这把二胡,琴筒似乎是酸枝木做的,木料本来也十分不错,但年头太久了,还有虫蛀鼠咬的痕迹,也是时候该换了。
“我家里有点红椆木,我去给您拿一点过来。”
李响这次不顾外公反对,就回去了。
金丝楠木他也有,但是金丝楠木料轻,不适合做二胡,还是红椆木更加坚硬沉重,百年不朽,有更强的耐用性和共振性。
而且红椆木敲起来跟金属一样“锵锵”清脆,没有那种“闷闷”的感觉。很多木料敲起来闷闷的,做出来的二胡品阶就高不到哪里去。
李响的系统仓库里就有红椆木,但不好表演凭空变物,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地回去一趟,锯了两大截,想了想又拿了一张晒好的黄牛皮,一并给外公送去。
外公也爱好这些传统乐器,黄牛皮虽然做二胡可能会让音色略显“浑厚”,但用来做鼓还是可以的。李响记得,小时候放假在外公家住,似乎外公还给一个少数民族的跳大神的人做过小腰鼓。
李响之所以自己做鼓,一次就成,除了网上看资料,也是小时候耳濡目染过,知道大致的流程。然后再加上身为超凡者,本身动手能力就比较强。
外公见到李响搬来的这么好的红椆木,还有黄牛皮,可高兴了,比之前收到新衣服还开心。
做二胡其实并不复杂,外公又是老手,家里也有现成的工具,李响帮忙打打下手,学学手艺,中午的时候,外婆回来做饭,吃完饭后,祖孙俩继续干,外婆窜门还没窜好呢,又换了件衣服,出去玩了。
大约下午三点的时候,一把崭新的小野猪皮二胡就完工了!
这小野猪皮可能不耐用,但没关系,今后野猪多得很,再换。
红椆木的纹理很漂亮,外公用细砂布慢慢打磨,抛光,说是二胡不用上漆,琴杆可以稍微上点清漆,琴筒的话,以后用一些蜡,或者冬天用来抹手抹脚防冻裂的蛇油膏涂抹一下就行了。
这种蛇油膏,有一些牌子相当便宜,才几块钱一支,里面的主要成分就是甘油,可能有少许蛇油。反正农村里面没那么讲究,二胡也算不上特别贵重的乐器。
而蛇油膏主要是用来涂抹野猪皮,让其光滑润泽,保证音质柔和悦耳的。
这小野猪活着的时候可没这个待遇,死了之后还能擦一下人类的蛇油膏,挺不错了。
外公拉了一曲《二泉映月,又来了一首经典的《葬吟,凄美哀怨,如泣如诉,李响在边上打着节拍,心中暗赞,心说外公这民间曲艺家,二胡水平不比那些电视里演出的差多少。都可以去大城市炸街了。
然后恰好外婆回来,就忍不住吐槽:“马上要过年了,你拉个这么难听的,吉不吉利啊?”
外公就曲风一变,换了一首《梦回春江,虽然欢快了不少,但总归是有点儿悲伤的感觉。
因为二胡这种乐器,就两根弦,相依为命,日月相对,却无法相拥,怎么演奏都是难免伤感的调调。
李响就建议道:“来一首金蛇狂舞或者赛马!”
外公从善如流,酝酿了一下情绪,就开始了。
这才算慷慨激昂,好听一些。
陪外公玩了一下午,做晚饭的时候,又帮外婆打了打下手,帮忙洗菜,给灶膛里添柴,陪着聊了会天,还顺带给小表弟烤了个香喷喷的红薯,晚饭自然也是在外公外婆家蹭的,回去的时候天都黑了。
外公家板栗很多,又送了李响一大袋板栗。外公还拿了两支新做不久的竹笛子给他,说是个玩意,拿回去玩玩,李响也就不客气了。
他的家乡盛产竹子,会做竹笛吹竹笛的人很多,外公就是行家里手。此外,还会用竹子编制箩筐、簸箕、筲箕、撮箕、竹椅、竹床等等。
以前的时候也拿一些去街上卖,但是这种手工制品,很多家庭都会自己做,也卖不出价,勉强补贴一下家用而已。
小表弟没有跟着来,虽然是小学,但寒假作业不少,李响让他把难的留着,等以后和姐姐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