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 事变已过去七日,整个联盟沉浸在悲愤与抗争的情绪之中。东北大地,硝烟尚未散尽,日军的侵略仍在持续蔓延,但联盟军民的抵抗意志也在迅速凝聚与高涨。
在被日军占领的沈阳城内,大街小巷一片死寂,百姓们在日军的刺刀下敢怒不敢言。但在城市的角落里,一些勇敢的爱国志士正悄悄地组织起来,他们暗中传递情报,计划着对日军的破坏行动。“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一定要让小鬼子知道,华夏儿女是不会屈服的!” 一位年轻的地下工作者低声而坚定地对同伴说道。他们在夜幕的掩护下,将日军的物资储备点位置标记下来,准备传递给城外的抗日力量。
城外,联盟的军队正在重新集结与整编。一些原本分散的部队逐渐靠拢,在临时指挥部的统一调配下,开始在日军占领区的周边构建防御阵地。士兵们日夜挖掘战壕,搬运沙袋,尽管条件艰苦,但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复仇的火焰。“为死去的兄弟们报仇!”“保卫家乡,寸土不让!” 的口号此起彼伏。一位军官站在高地上,望着远方被日军占领的城市,紧握双拳:“这只是暂时的挫折,我们必将夺回属于我们的土地。”
在东北的乡村地区,民众自发组织的抗日义勇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义勇军由农民、工人、猎户等组成,他们虽然缺乏正规的军事训练,但凭借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迅速投入到战斗中。在一个小村庄里,义勇军们用土枪土炮、大刀长矛武装自己,他们在村口设置路障,准备抵御日军的进犯。“咱虽然没什么好枪好炮,但咱有的是骨气,绝不让小鬼子踏进村子一步!” 一位年长的义勇军首领大声说道。当一小股日军前来试探时,义勇军们毫不畏惧地冲了上去,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近身搏斗。虽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他们成功击退了日军的进攻,极大地鼓舞了周边地区民众的抗日信心。
在联盟的其他地区,支援东北抗战的行动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各地的工厂加班加点生产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工人们自愿放弃休息时间,“多生产一颗子弹,就能多消灭一个鬼子!” 成为了他们的共同信念。学生们走上街头,进行抗日宣传和募捐活动,他们向市民们讲述东北同胞的悲惨遭遇,呼吁大家为抗战贡献力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让我们用行动支持东北的抗战!” 一位学生在演讲中慷慨激昂地说道。许多市民纷纷慷慨解囊,捐赠钱财、粮食、衣物等物资,这些物资通过各种渠道源源不断地运往东北前线。
在国际上,联盟的外交努力仍在继续。外交使团在欧洲和美国等地积极活动,他们向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展示日军在东北的暴行证据,试图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和经济、军事援助。虽然部分国家表示同情,但由于种种利益纠葛和复杂的国际关系,实质性的援助进展缓慢。然而,外交使团并没有放弃,他们不断调整策略,与一些国际民间组织和友好人士建立联系,希望通过民间渠道向国际社会施压,迫使各国政府采取行动。
而在日军占领区内,一些有良知的岛国士兵也开始对这场侵略战争产生怀疑和动摇。他们看到了中国百姓的无辜与苦难,对上级的命令感到困惑和抵触。在一次军事行动中,一位岛国士兵目睹了战友对中国平民的残忍屠杀,他内心受到极大冲击,“我们真的是在进行一场正义的战争吗?” 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这种内部的动摇虽然尚未形成大规模的反战力量,但也为日后可能的分化瓦解埋下了种子。
在这七日里,联盟经历了痛苦与挣扎,但也在困境中迅速觉醒与奋起。从城市到乡村,从军队到民众,从国内到国际,一场全民族的抗战画卷正缓缓展开,尽管前方的道路充满艰难险阻,但联盟上下已决心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为保卫祖国的主权、尊严和领土完整而战至最后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