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看站着的大丫:“还不赶紧过来谢谢你婶子和嫂子。”
大丫走过来:“谢谢婶子和嫂子。”
刘婶真的是非常高兴啊!
这大丫要是能在宋家上工,现在十二岁,再过两年十四岁就能说亲了,有了这工作,亲事都要好说一点。
宋母解释:“因为这次要不了多少人,就没有贴告示,自己出来找人。”
刘婶道:“我懂,我懂,真的是谢谢嫂子了。”
沈夏看着大丫:“大丫是你的小名,还是本来的名字就叫大丫?”
刘婶尴尬:“本名,因为乡里人没有文化,都是大丫二丫或都什么妞啊!”
“哦,还是跟她换个名字吧!上工的时候好叫一点。”沈夏提议,可想,到时候名单一打开,全是丫啊妞啊!
太别扭了。
刘婶突然灵光一闪:“小夏啊,要不你给我们两个姑娘换一个名字吧!"
"啊——名字不都是父母取的吗?”
“没有,一般可以找有文化的人起,或者自己起的,都有,没事,就麻烦小夏起一个吧!”刘婶一脸默认的样子。
沈夏又看了一眼宋母。
宋母点头示意 。
沈夏才看了一眼大丫眼,然后在脑海里翻找了一圈:“叫静姝怎么样,取自于:《诗经》中的‘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寓意女孩娴静美丽的意思。”
大丫喃喃道:“静女其姝,静姝,刘静姝,”然后开兴道:“好听,谢谢嫂嫂。”
然后看着旁边后出来的二丫:“吟宣,取自《满江红》中的‘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寓意女孩知书达理意思。”
小丫头听着自己的名字:“吟宣,”也开心道:“谢谢嫂嫂。”
刘婶听了两个孩子的名字,都觉的好有书香气息:“谢谢小夏了,这名字真好听,文化人取的就不一样。”
沈夏笑道:“婶秒赞了。”
然后对如意道:“如意,本笔纸给我。”
因为要登记喊了那些人,所以沈夏便让吉祥如意带了笔纸过来。
登记一下,墨是现成墨汁。
刘婶看着沈夏要写字,便马上拿了一张小桌子出来。
沈夏放好东西,在纸上写出刘静姝三个字:“这就是刘静姝,”
然后又写出刘吟宣三个字:“这就是刘吟宣,你们记一下自己的名字,以后在我那里工作,必须得会自己名字。”
“好。”两个丫头齐声道。
然后把写好的字裁下来给她们。
两人就开始认真的记自己的名字。
后来沈夏说了明天几点到工房和宋母一起离开了。
然后去隔壁的宋成均家,宋母说宋成均的媳妇也勤快。
沈夏这才想起来,宋成均,就是当初和大家一起埋葬小天爷爷的那个人,别的人都先走了。
他也是一直留下来到最后的。
宋母他们家只有四口人就两个孩子才只有几岁。
“才只有几岁,她娘上工了,会不会影响孩子?”沈夏好奇道。
“不会,宋成均带孩子不错,很顾家不像别人。”宋母解释。
“娘,他家也姓宋,和宋家有血缘关系吗?”
“有,但是都是上面很多代了。”
“哦。”
结果两人没走多远就到了。
现在的房子,家家户户都是有院子的,只不过条件好的围墙,条件差的就是竹栏而已。
宋成均家就是竹栏,
就像宋家之前的院子一样。
一眼就能看清楚院子是什么样子。
只见一女人和两个孩子在院子里。
宋母唤道:“成均媳妇——”
女人转头:“嫂子,你们怎么来了。”边说边把竹栏打开:“快进来坐。”
宋母道:“好,”
然后进去后,在院子里坐下。
因为现在家家都有养蚕,所以男子也没有出去干活。
女人对着屋里道:“成均,成修嫂子过来了。”
因为宋江父亲叫宋成修,所以自家人就唤成修嫂子。
片刻时间宋成均就从里面出来了。
手里还拿着桑叶。
看着宋母和沈夏,赶紧放下手中的桑叶:“成修嫂子,小夏,你们怎么过来了。”
宋母笑道:“这不是养蚕的人太多了,家里需要请点人,所以过来问一下你,你们媳妇有空不。”
两人一听大喜,赶紧点头:“有空有空。”
好像生怕回答慢了就没有工作一样。
沈夏笑道:"可是婶子来上班了,你们家里只有两个大人,成均叔你就要带孩子和养蚕了哦。”
宋成均笑道:“没事,等如花去,这种好机会不能错过啊!”
“嗯,那明天早上辰时正过来就可以了,婶子叫什么名字呢?”
“跟嫂子一个姓,姓赵,赵如花。”宋成均道。
“嗯,”说完沈夏让如意把拿纸来,自己记下。
为什么自己记呢!
因为她们都不认识字,有认识的,认识的也少。
突然觉的识字的重要性了,方方面面都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