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心中虽然对老者的话存有疑虑,但他知道,在这场暗杀与反暗杀的斗争中,任何可能的线索都不能放过。他决定出城,派李武和刘三深入农村民间,探访那些曾经受到明玉珍关怀的农民,以此来验证老者提供的信息是否准确。
李武和刘三领命,他们的身影很快消失在夜色中,沿着小巷的尽头,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叙南城。
李武来到了城南的一处农庄,这里曾是明玉珍巡视的地方。农庄的农民们对明玉珍赞不绝口,他们描述了明玉珍如何亲自下田,了解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询问农民的生活状况,并给予他们实际的帮助和建议。这些描述与老者提供的信息不谋而合,进一步证实了明玉珍确实经常到访这些地方巡视农事。
刘三则走进了城西翠屏镇的乡间,与商贩和市民交谈。他听到了许多关于明玉珍的故事,比如他如何在旱灾时开仓放粮,如何在洪水后组织重建,以及他如何推行轻徭薄赋,减轻百姓的负担。这些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显示了明玉珍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关怀,也进一步验证了老者的信息的准确性。同时,刘三还了解到翠屏镇上近期有大量的农事活动的情况。
第二天下午,阳光透过翠屏镇上空的云层,洒在蜿蜒的街道上。陈武和刘三在镇上的一个不起眼的茶馆与陈亨会合,交换了各自的情报。茶馆内,竹编的桌椅简朴而干净,三人品着当地的清茶,看似随意地交谈,实则在传递着关键的信息。
陈亨,身着一袭青衫,面容沉着,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他聆听着李武和刘三的汇报,心中却在飞速地分析着每一个细节。他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仿佛在为思考打着节奏。
李武,身材魁梧,面容刚毅,他的声音低沉,描述着他们在民间收集到的关于明玉珍的情报。刘三则身材瘦小,眼神中闪烁着狡黠,补充着他们在农田间观察到的情况。
陈亨通过这些直接来自民众的描述和评价,得出结论,老者所提供的信息是准确的。明玉珍的确在叙南地区深受人民爱戴,他的巡视农事和关心民生的行为,为他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陈亨综合了李武和刘三深入民间收集到的情报,了解到明玉珍对农事的关心是一种规律性的行为。特别是在农忙季节,他总是亲自下田了解情况。陈亨更注意到,明玉珍巡视的地点通常选在农业生产较为集中且具有代表性的区域。
他们通过调查城西翠屏的农业生产情况,发现该地区近期有大量的农事活动,且该地区的农作物生长状况对整个叙南城的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陈亨深知,这样的地区正是明玉珍可能会巡视的地方。
陈亨利用明玉珍对民生问题的关注,通过情报分析,发现他通常会在前一天晚上或当天早晨做出巡视的决定。因此,陈亨在城西翠屏地区用重金安排了眼线,一旦明玉珍有所行动,他们便能第一时间得知并迅速通知陈亨。
同时,他立即派李武和刘三在城西翠屏地区散布关于农事困难的消息,并确保这些消息能够传到明玉珍耳中。陈亨预计明玉珍前往城西翠屏巡视农事的可能性极高。他叫李武和刘三,做好相应的准备,以便在明玉珍巡视时采取必要的行动。
茶馆内,三人的会谈结束,他们各自散去,回到了人群中。陈亨的身影在阳光下拉出长长的影子,他的心中已经有了计划,只待明日的到来。而李武和刘三也回到了各自的岗位,准备着即将到来的行动。
翠屏地区关于农事困难的假消息迅速传播开来,引起了明玉珍的关注。明玉珍,这位深受人民爱戴的领导者,立即召见了府官进行询问。在得知消息确有其事之后,他没有犹豫,决定亲自前往翠屏地区巡视农事,以确保民众的困难得到妥善解决。
明玉珍的外貌魁梧,目光如炬,他的每一个决定都充满了决断和果敢。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也明白巡视的重要性。在决定亲自巡视的同时,他也在心中盘算着如何更好地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
清晨的微光透过薄雾,如同仙女轻撒的金粉,洒在了明玉珍的肩头。他身着一袭青衫,腰间佩戴着祖传的玉佩,马鞍上挂着一柄古朴的长剑,剑鞘上雕刻着细密的云纹,显得既庄重又神秘。明玉珍的眉宇间凝聚着一股英气,眼神坚定而深邃,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的真伪。
随从们紧随其后,他们或骑马或步行,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忠诚与敬仰。市集的喧嚣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乡间小道上的宁静与和谐。阳光在树梢间跳跃,斑驳的光影随着马匹的步伐轻轻摇曳,为这支队伍增添了几分诗意。
警卫队中的铁头张,身材魁梧,头戴铁盔,面庞坚毅,每一步都显得沉稳有力。铁杉李则身形瘦长,眼神锐利,如同一只随时准备出击的豹子。单刀胡手持一柄锋利的单刀,刀光在阳光下闪烁,映照出他那憨厚而忠诚的脸庞。魏明师徒则显得更为年轻,但他们的眼神中同样充满了对明玉珍的崇敬与信任。
队伍缓缓前行,马蹄声和脚步声交织成一首和谐的乐章。明玉珍不时地环顾四周,他的目光在每一名随从的身上停留,似乎在用心灵与他们交流,传递着一种无言的鼓励与信任。他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