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又落下了雨。
李令皎坐在村中唯一的大屋里,正指点着阿桃等几个妇人,如何将红薯蒸熟,然后摊开在火炕上烘成红薯干。
红薯的吃法很多,除了做红薯干,还可以捣成泥做红薯糕,或者碾成红薯粉做面条吃。
收获了这许多的红薯,后面一个冬天估计都要以红薯为食了,她想多开发几种吃法,省的吃厌了。
阿桃知道了她的心思,禁不住笑,说:“仙姑,能有口吃的,一年到头把肚子填饱,咱们就满足啦,哪会吃厌呢?”
现在他们一天三顿,光是吃烤红薯就能吃饱,倒是省下了她卖米面粮食的钱,也能存下一部分幸福值了。
她琢磨着,多存点儿钱,到时候买个大件的。
过了一会儿,阿桃等人终于将红薯干都在炕上平铺开了。
阿桃熄了锅灶,捡起搭在门边的斗笠,扭头说了句:“仙姑,我们走啦。”
火炕这东西真是神奇,也不用每天在下面烧着,只在煮饭的时候将灶烧热了,热烟自然而然就会进到炕底下,将整个炕面烘的热腾腾的,能暖和上许久。
现在还是秋季,天气不冷,多数时候他们都是用火炕来烘晒不干的衣服。阿桃已经可以想象,等到了冬天,天寒地冻的时候,可以躺在这火炕上睡觉,是多舒服的一件事了。
仙姑已经让砖窑那边继续烧砖了,也吩咐了砖瓦匠,继续建砖房。只要天气放晴,他们就干活不歇。
阿桃心里暗暗期盼着,到了冬天,自己能睡上这炕。
她戴好了斗笠,走进了雨中。
李令皎目送着阿桃几个离开,她靠着窗边坐,听着外面淅淅沥沥的雨水声,抬手摸了摸从自己脖子上挂下来的战术手电。
这只手电买了已经好几个月了,电量也终于消耗殆尽,在这种地方根本没有办法充电补充,如果再遇到危险的话,她一时之间还真想不到什么别的防身手段。
今天多亏了村民们,都愿意站在她这边,苗高几个拿着武器,才吓走了那两个人。
可是……以后呢?
忽然,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
这么晚了,会是谁?
李令皎站起身,去开门。
借着屋内透出的微弱烛光,她看清楚了来人是萧伯一。
“这么晚了,萧郎君有什么事?”她侧了侧身体,朝着旁边让开一条道,放他进来。
外面的雨越下越大,萧伯一冒雨而来,身上被打湿了不少。
他进到屋里,借着微弱的烛光,走到炕边,抬手摸了摸炕面,触手感到一片温暖,便一屁股坐了下去。
“仆先去的庙里,不见仙姑,想来是在这里,就找过来了。”
萧伯一一边说着,一边挪了挪屁股,将自己整个人都塞到了炕上。他年纪大了,更怕冷些。
李令皎看着他的动作,提醒了句:“别把红薯干压到了。”
萧伯一捡起烘在炕上的红薯干,凑到眼前仔细看了看,问:“这是放在这儿烤干的?储存的时间如何?要怎么吃?”
“比生的红薯更容易保存一些,直接吃就行。”李令皎补充了句,“如果是晴天,只需要放在太阳下晒干就行了,最近阴雨天太多。”
萧伯一盯着红薯干看了会儿,忽然笑了,抬起头道:“若是照仙姑这么说,将此物当做军粮,倒是最好不过。”
“什么?”李令皎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
萧伯一说:“产量高、易储存、可以饱腹,这不是最好的军粮吗?若是在野外行军,生火炊米必然会有烟火,容易被敌军发现偷袭,但若是吃的是这种红薯干,不就没了这种担忧?”
他说完,便微笑着望着李令皎,等着她的反应。
李令皎看着他,没说话。
气氛有些微妙。
随着时间在沉默中流逝,萧伯一脸上的笑逐渐淡去,最终他叹息一声,放下手里的红薯干。
“仙姑是世外高人,想来也对功名利禄不感兴趣,是伯一冒昧了。”萧伯一从炕上下来,整了整衣冠,拱手一揖到底。
萧家是战功起家,他看到红薯干的第一反应就是,如果能有这种粮食做军粮,军队的战斗力兴许还能再提高不少,萧家的势力也能更上一层。
李令皎问:“你希望我将这东西,交给某个世家,换取荣华富贵吗?”
萧伯一汗颜地说:“您是仙人,怎能屈居世俗权贵之下?”
李令皎却说:“如果将红薯交给某个世家,就能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让他们都能吃饱,我没什么不可以的。”
她念过书,她知道,如果红薯能在全国流通种植,百姓们的日子好过了,整体的社会经济才会繁荣,她也会比现在更有发挥的空间。
“但是,你和我都知道,任何一家得到了,都不会愿意将红薯苗分享出去。”
每个世家都有自己珍藏的农书,却没有一个想过,将农书里的技术传授给普通庶民,他们只想垄断所有知识、所有的上升途径。
前朝已经改进过造纸术,纸张远比从前廉价,但是普通人仍旧难以有读书的机会。为什么?因为生产力低下,他们只能将所有的时间放在田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