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将花费十亿买下来的,装有初始号机甲相关技术资料的硬盘放好之后,李建院士的余光被苏泽手中的《科技实录》吸引。
“苏泽,你手中的这本书,可否让我看一下?”
“可以。”
听见李建院士所说,苏泽便也就将《科技实录》递给了李建。
从苏泽手中接过《科技实录》之后,李建院士便仔细的观看起来。
见到李建院士如此认真的模样,郭安也就没有打扰李建院士,而是亲自出了苏泽的书房,将手提箱放进到了拥有防弹能力的李建院士所乘坐而来的大巴保险箱内。
“苏泽,你这本书是从哪里来的?”
一开始,李建院士只是被这本书的书名所吸引,再加上看见书籍内好像有提起关于超导材料的相关资料,李建也就拿过来看了眼。
可是这一看,李建只感觉十分的震惊。
因为光从这本书中超导材料这一节所呈现的资料,李建院士就发现这个书籍上所写的内容,紧跟现今世界的
前沿。
并且可以很负责的说,有些方面已经不仅限于紧跟了,而是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超越。
李建越看越是沉浸其中,这本书中的知识,虽然不见得有多么深奥,但却让李建对原本的材料研发有了新的奇思妙想。
这还只是一篇,这本书的厚度,达到了近10公分,里面到底涉及到了多少科技内容,没有目录的李建也没办法确认。
而翻阅了下书籍的首页以及尾页,李建发现都空白一片,没有任何关于一篇这本书编撰者到底是谁的信息。
因此,李建便向苏泽询问有关于这本《科技实录》的编撰人信息。
这种在自己专业领域能带给李建院士这种新思路的,李建院士也只有两次。
上一次,还是在八年前。
当时李建院士正在研发一种用于飞机发动机的材料,当时研究进程十分不顺利,一筹莫展。
可是机缘巧合之下,李建院士看见了名为“复兴”主编的一本内部绝密的科技期刊。
从
那一期的期刊中一份有关于飞机发动机材料的研究,当看见这份研究之后,李建原本毫无头绪的想法瞬间被打通,研究的进程直接以火箭般的速度开始向前推进。
最终,李建超出预期,提前三年时间完成了这项研发任务。
而事后,李建也曾打听过有关于这个“复兴”的信息,可是得到的结果却是无法告知。
一直到今天,整整过去了八年时间。
内部的科学期刊虽然虽然一直还在进行连载当中,这位“复兴”编制的文章,也一期不拉的刊登在最显眼的位置。
而每一篇文章,虽然领域不同,但是却都发人深省,给人一种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这么多年下来,通过“复兴”的文章,以此来加快研发进程的项目不胜凡几。
作为“国家勋章”的获得者,李建可以很负责的说,“复兴”的贡献之大,就算是十枚“国家勋章”也不足以表彰。
只是,“复兴”具体是谁,年纪多大、男的女的、有
没有结婚之类的情况,还一直处于保密当中。
而且保密的等级,还是国内最高级别,能够知道“复兴”身份的人,也不足两手之数。
这也算是李建心中的遗憾,不能够亲自跟这位神人交流。
只是,李建院士不知道的是,其实他内心的愿望,已经实现了。
因为,苏泽正是哪一位至今任然没有暴露身份的“复兴”啊!
这本《科技实录》的编撰人,自然是苏泽自己。
在获得藏私房钱系统之后,苏泽通过科技点,可以兑换到以前根本看不到的知识,远超这个时代的科技知识。
苏泽在学会这些知识之后,便也将这些知识结合自己这么多年有关于各领域的心得体会,编撰出了这么一本书。
这本《科技实录》,意义重大,一次性拿出来的话,实在是有些不可思议了。
因此,这些书中的内容,苏泽是打算以“复兴”的名义,每周一篇发在国家内部的科技杂志当中,这样也算是苏泽为了这个
国家所做的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
而现在,这本书的知识,除了苏泽之外,李建院士便是第二个看见这本书有关知识的人。
听见李建院士的询问,苏泽自然不可能如实回答了,而是平静的回答道:“这个是我认识的一个网友邮寄给我的,当时我跟他探讨过机甲知识,他觉得我科研天赋不错,就让我有时间多看看这本书。”
听见苏泽所说,李建院士也就点点头说道;“这样啊,那你这位网友的话苏泽你可要听进去,这本书挺好的,如果能够摸透的话,绝对让你受益良多。”
说着的同时,李建院士也就把书还给了苏泽。
不是李建院士不想多翻阅一下,而是因为时间不早了,他还要赶飞机回到都城,将跟机甲有关的资料带回去呢。
“李爷爷,您慢走!”
高洛妃站在门前,对着李建说道。
“李院士,您慢点。”
在苏泽跟高洛妃的告辞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