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说:“这样对我们村没有影响,不过如果将来你们粮食不足,可不能来找村里帮忙。”
叶珍珍保证:“当然不会,我们这样做是为了给村里减轻负担。”
村长点点头,不再多言。他心里想着,到时候真有问题,这些人还得来找他解决。
得到村长的认可后,叶珍珍当天中午就宣布知青们不用再去田里劳动,而是要全力投入工厂的准备工作。
“从今天起,我们就是真正的工人了,大家都要打起精神来!成败在此一举!”
听到这个消息,知青们一扫之前的忧虑,兴奋地庆祝起来,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吃完饭后,大家笑眯眯地开始清理厂房。队里的十几个女知青不再下地干活的消息,让村里炸开了锅。
尤其是当王六告诉大家,为了鼓励知青们工作,将为她们多记工分时,这事就更热闹了。人们纷纷询问,她们不下地了,将来吃什么?
不仅村民们好奇,连男知青们也都一头雾水,都想探个究竟。最终,王六透露,女知青们打算开办工厂,从此不再下地。
这一消息立刻在村里掀起了更大的波澜。村里能开厂?这听起来似乎不太可能。
有人担忧,村里的好机会都被知青们占了,急忙去找村长打听。村长不耐烦地说:“开什么玩笑,这厂子是叶珍珍个人的事,村上既不出钱也不出力,咱们管不着!”
听他这么一说,大家松了一口气,心想,这不是村里的厂子,应该办不起来吧。不过,叶珍珍这个城里来的姑娘,还真是有股子闯劲。
就在村民们议论纷纷之时,叶珍珍她们已经把厂房收拾得差不多了。虽然干得满身尘土,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觉得充满了希望,一点也不觉得累。
她们把小厨房改造成了办公室,未来这里将成为财务中心,负责记账和收款等事务。
叶珍珍还和大家算了一笔账:机器和厂房的租金可以等到年底再结算,但有些开支现在就得解决。
比如,请师傅调试机器,总得请他们吃点喝点吧?还有,机器的日常维护也需要找专业人员,这些都是必要的开销。
她提议:“不如先以厂子的名义,向我这个厂长借五十块钱,由高会计先记录下来,等将来厂子盈利了再还给我,大家看怎么样?”既然不用大家出钱,谁还会反对呢?大家都表示赞同。
叶珍珍满意地点头,但语气依旧严肃:“虽然我们的机器还没到,招牌也没挂上,但我们已经是大河村知青联合农作物加工厂的一员了。
工厂有规矩,以后大家都要遵守,谁违规了,不服从安排,就得离开。今天把这些话说在前头,不是我要无情,而是为了大家的利益,我不得不这么做。王招娣,你平时多留意,帮着监督。”
王招娣愣了一下:“我监督?”
“对,你不是擅长这个吗?做得好,将来可能就专门负责纪律了。”
村民们都在围观,第二天早上,村长帮忙制作的厂牌就被挂在了土屋门口。叶珍珍还特意用红绸布盖着,打算等机器到了再揭幕。
一切准备就绪后,叶珍珍带着朱凌前往县城的机械厂取机器。她事先的宣传让几乎全村都知道她要去县城拉机器的事。
起初,大家都等着看笑话,以为这些年轻女性会闹出什么乱子。
没想到,她们不仅把厂房打理得井井有条,甚至已经挂上了厂牌,现在真要去拉机器了。这看起来不像是在开玩笑,而是真刀真枪地干起来了。
在县城机械厂,张主任早已准备好机器,一见到叶珍珍他们,机器就装上了车。机器很大,连拖拉机都拉不动,只能由厂里派人送来。
张副厂长笑着说:“看到你们年轻人这么有干劲,我们也愿意帮一把,不然可不会这么破例。”
叶珍珍感激地说:“谢谢您,等我们厂子发展起来,肯定优先考虑从您这儿买机器。”
张副厂长笑着回应,但心里清楚一个小厂要赚到这笔钱不容易。
机器装车时,叶珍珍注意到它们都很旧,有些甚至是返厂维修的。但她并不介意,只要能用就好。她认为,即便机器简陋,仪式感也不能少,这样才能更好地宣传工厂。
于是,她借来红布和红纸,亲手写下厂名,贴在车上,还在车头装饰了大红花,显得格外喜庆。
张副厂长见状,也不禁赞叹:“你这小姑娘,真是有两下子。”
叶珍珍笑着说道:“好事自然要热闹庆祝一番。”
要是能放鞭炮,她肯定要一路放回去。不过,今天她是坐着拖拉机回家的。工厂派了一位师傅,开着拖拉机送她们到大河村,顺便教她怎么驾驶。
虽然没有鞭炮,但拖拉机的轰鸣声已经足够吸引眼球了。
经过公社时,不少人好奇地走出来观看,还以为公社买来了什么新东西。直到车子驶过,人们才发现上面写着“大河村大队农作物加工厂”。
“他们什么时候建的工厂?我们怎么一点都不知道?”有人低声议论。
巫主任挠了挠头:“前阵子有几个知青来盖章,可能是他们吧……”
当车队到达大河村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