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冲刺高考(1 / 2)

其实小时候,我也曾考虑过,读清华好点,还是北大好点。

甚至就在刚刚分科那一年,我都真心觉得:还是北大好点,因为北大文科强。

但是现在,我已经不是对升学率一无所知的小菜鸟,经过学校的强大科普,我已经意识到,在我们学校,除非你是年级第一,还必须是,断档第一,否则考清华北大这种事,就不要痴心妄想了。

而我们学校的强项,不是文科,是理科!

所以我们学校文科上超级名校的,几十年可能才出一个。

上个月,我月考失利,据说上次的月考还是全年级统考,这个月的月考,我被分到了全年级(文科)排名300名左右的考场。

不过我都没慌。

高二考毕业考试的时候,我很快把题目做完,但还没到可以提前离场的时间,我就在草稿纸上用铅笔画起了国画——一些影影绰绰的梅树,悠悠江湖河海,渺远的青山,以及云边大雁。

那时候我的画技还算不错,连监考老师都在我身边驻足观看,后来我画完,离下考也没多长时间了,就干脆等下考。

结果监考老师收卷的时候,问我:“你是艺术生?”

哈哈哈,开心死了!

“我是文科生。”

我笑着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快乐地出场,好长一段时间都为此高兴。

我考试做题快的诀窍就是:会的都做,不会的放到最后再做,实在想不出来,每个题目也会设置一定的限制,不会在一道题目停留太久。所有确定为绝对不会的题目,我会在最后的时间,全部给出猜想的答案与理解。

回到当前的誓师日。

如今春芳将尽,夏日正初,有经验的老师曾隐隐向我们透露过,一般像我们这样所谓的“文科重点班”,能考上正经本科的,也就是二三十人。想要稳中本科,至少考前二十名才保险。

现今无论成绩如何,唯有努力学习知识,掌握做题规律,才能考出高分。

我彻底不再搭理老师讲课,只按照自己科目的强弱来制定学习计划。

我的英语和数学最差,但是数学已经无在短时间内补强了,我的记忆力明明很强,在背诵语文课文这方面,短课文基本可以做到读两遍,就可以合上书背诵——当然,仅限一小段时间,时间太长不复习,我也会忘记。长片段,我在理解之后,读上几遍,就可以长时间记忆。

但是数学不行。

我连一个超级简单的公式都记不下来,我觉得我好像理解了,但是它好像比大多数文章都绕。我记住的公式本身的意义,在变化成公式的时候,就会遇到困难。

我实在是搞不清,它为什么就变成了那个公式……

还有那个导数函数……啊救命啊!它怎么会是那样的?到底在导些什么啊?干嘛要导啊?

三角函数还好点,COS/TAN/COT,我都还认识点。

但是导数是真的完蛋啊!

我认真钻研了一小段时间之后,终于确定,数学补强难如登天!扔一边去吧!

下面是英语。

英语这玩意儿简单,虽然我上个学期有一次考试,英语才64分(150分满分),但是英语老师说,只要记住单词,英语考及格不难。

我对英语单词的记忆力好过数学公式,至少这玩意儿,我真的认识且理解。

在了解到“词根”的存在之后,我对英语单词的学习进度快了一大截。当然,语法我也学了,但是只懂了一小点。

政治和历史倒是好学。

我直接做了一张历史大事表,把历史从石器时代到建国之后的事,全部按顺序写了一遍,没事就拿出来看看,每看到一个年代,该年代与事件的各种知识点就像过电一样在我脑海中闪过。

政治采用归纳复习,用一个大的概念词,延伸无数小的概念词。大概念比如:文化、经济、政治、哲学。政治下面可以划分政策、历史、地区。经济下面可以划分:货币、消费等等。

当然,我是采用的左右大括号形式归纳。

很多人把它称之为树状图,我却觉得它像一个无限嵌套的抽屉,当你拉开其中的一个,才能从里面拿出属于它的东西。

当然,我的思维并不是这样的。尽管后来在教育心理学中学习过“记忆宫殿”之类的理论,但我的脑子,一旦想什么事情,若是概念性的东西,便仿佛自然而然涌出我需要的信息。若是非概念性,具备具体含义的东西,则多数会出现声音和画面——全景播放,身临其境的那种。

我在学《赤壁赋》《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兰亭集序》之类的古文时,都是后一种思考方式,甚至早在初中学习“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时,就已经站在峡谷之中,听两边猿声哀鸣。

学赤壁赋,我与苏轼同舟泛游,听他说“寄蜉蝣于天地”,眼前就出现朝生暮死的透明小虫,清晨从水塘中孵化,傍晚就在树枝上结茧死去。

学滕王阁序,我听见王勃在人群中的孤独: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我和柳永在岸边依依惜别,跟苏轼在竹林微雨中吹风,我

最新小说: 听心声,吃大瓜!真千金引爆豪门 协议到期,萧四爷他却不离婚了! 奥特之心 青衣不可敌,一剑入仙途 清穿:成为太子妃后被娇宠了 楚太上的高武世界 霍格沃茨之战法 互通大清:和四福晋做姑嫂 烟火人家:爱满流年 穿书反派,圣女小姐别偷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