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基数越大,复利的效果便越明显,以现在大宋的人口,只需要几代人的时间便能产生爆炸式的增长。 于是叶安给赵祯的授课变成了与刘娥的对奏。 赵祯作为大宋的官家自然要在边上旁听的,但他发现叶安与大娘娘说的话有很多他听不懂。 这已经是在讨论国策的问题了,叶安其实就是在用与官家的讲学引申到国家的层面,分析利弊。 中原汉地一直都是人口温床,这里的环境和气候非常适合人类生存与繁衍,所以华夏文明的历史才会发展的源远流长。 但同样世上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汉家王朝所要面对的最大问题便在于粮食问题。 刘娥最关心的是人口,在她看来粮食对于一个国家非常重要,但人口更为重要。 粮食少了点便少吃些,但人口的增长可以为国家带来更多的劳动力,如此便能开垦更多的土地,以获取更多的粮食。 这想法对于叶安来说有悖于社会发展的客观常识。 只能在蓝继宗目光灼灼中慢条斯理的解释道:“圣人的想法颠倒了,若是没有高产的粮食,人口的增长就会变得极为缓慢,即便是开垦更多的土地,种出来的粮食也是有限度的,百姓手中没有存余,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后果不堪设想。” 刘娥当然能听懂叶安说的话,皱眉道:“如今有了土豆和地瓜,我皇宋便可产粮万巨,天灾人祸亦可全力救治了?” 叶安微微点头:“圣人明鉴!我汉家之土乃繁衍百姓之良地也!只要有足够的土地,高产的粮食,咱们汉家的人口便会激增!” 刘娥微微眯起眼睛道:“太宗时大宋不过四百万户,到了先帝朝咸平年间以达六百多万户,如今更是逼近七百万之数!” 叶安转身看向懵懂的小皇帝道:“官家,您知道为何先帝朝人口增长如此之快吗?” 赵祯皱眉想了想:“因为国朝安定?” 叶安点了点头,又摇头道:“不仅如此,先帝鼓励耕种,并且大力修建水利,良田增加粮食多了,自然人口也增长惊人,但最重要的还是在另外俩个地方。” 瞧见赵祯与刘娥两人紧紧地盯着自己,叶安稍显尴尬的端起茶杯,稍稍润口之后才缓缓道来:“一者便是铁器更为精进,二者便是引进了暹罗良种占城稻。 铁器农具可要比木质的农具好用的多,前朝锻铁之法打造出的铁器不是过脆便是过软,常常损坏颇为不便,但眼下咱们大宋的铁器已经相当结实,有了趁手的农具对于农人来说大大的提高了功用。至于占城稻自不用说。” 赵祯微微惊讶道:“叶侯怎生知道的如此清楚?” 叶安躬身对赵祯以及刘娥施礼后才道:“这便是臣的家学,格物之道!探究事物本身的道理,从中获得对国朝百姓有益之事,如此便为格物!” 刘娥见叶安终于说出他的家学,心中颇为满意,随即坐在了刚刚叶安依靠的锦榻上缓缓开口道:“本宫现在问你,如何让我大宋百姓之数剧增?” 说了这么多还是回到了人口的话题上,这是刘娥最急迫想要知道的。 叶安竖起三根手指道:“一者国朝安定,百姓安居乐业,二者推广土豆地瓜,大面积种植,给咱们大宋快速增加粮食产量,三者便是需要圣人下旨,朝廷出力,在大宋十五路各州府甚至是县乡开设保育堂,花钱雇佣产婆统一为孕妇接生!这些产婆必须得到检验丰富的前辈授课讲学,方能执业!” 刘娥以及赵祯目瞪口呆的看着叶安,他们没想到叶安提出的三点之中,最后一点最为详细贴切。 出生率是一个非常要命的问题,古代的婴幼儿的夭折比例非常高,连天下最尊贵的皇子都免不了夭折,何况是寻常的百姓之家。 宋真宗好几个孩子,唯有赵祯一人活了下来,至于赵祯………他一个儿子也没有,尽数夭折! 国家安定,提高粮食产量,提高婴幼儿的出生率存活率,这三点是乃是增加人口的必要条件。 刘娥却在听了叶安的话后,整个人开始浑浑噩噩起来,嘴里微微念叨:“温王赵禔,早亡;悼献太子赵祐,十岁夭折;昌王赵祇,早亡;信王赵祉,早亡;钦王赵祈,早亡!” 刘娥忽然对蓝继宗道:“宣召御医院提领吴夲,医政胡远于紫宸殿!” 看着眼前笑而不语的叶安,刘娥微微皱眉道:“以后莫要这般的上谏,直言进谏本宫自不会治罪的!” 叶安随意的耸了耸肩膀道:“一旦保育堂在各州府以及各乡各县建立起来,娘娘的名声自不用说的…………” 要想让人动心,必须拿出足够的好处,叶安在改变这个世界,虽然不能直接打破这个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