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似白纸 > 都市言情 > 大唐天将军 > 第402章 剑履上殿,质问李隆基

第402章 剑履上殿,质问李隆基(2 / 5)

极宫丶尚书高官安城中的舆论一浪高过一浪。

还有百姓跑到城中的京兆府,向京兆尹鸣诉。

到最后,甚至有「空穴来风」的消息传出。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李瑄功高震主,圣人想要杀死李瑄。

也有人说,圣人想要传位李瑄,是太子李亨不愿意,准备杀死李瑄,以绝后患。

这消息不知是从哪来的,反正传得是有鼻子有眼,并迅速成为文人士子丶贩夫走卒们在私底下议论的话题。

这种观念在这个时代冲击力是巨大的。

因为「功高震主」自古就是一个热门议题。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这种意识,已逐渐在长安百姓心中动摇。

类似的消息,是李瑄暗中派遣锦衣卫放出的,目的就是让百姓产生李瑄「天命所在」,亦或者让人觉得李瑄「迫不得已」。

一旦事情发生,瞎想的空间很大。

李隆基派人刺杀李瑄,或许会使人们心中摇摆不定。

但李亨只是一个没有任何功绩的太子,他虽然名声不错。但他要是刺杀李瑄,一夜之间,就会如过街老鼠一样,人人喊打。

……

「拜见秦王!」

在皇城朱雀门前,宰相李岘率领文武百官向李瑄拜道。

「诸位免礼!」

李瑄下车后,让李岘等不必多礼。

「刚闻秦王天街遇刺,弩至车上,惊险万分。幸有天眷,使秦王未有闪失,否则地陷天塌矣!」

李岘再次向李瑄拱手道。

李瑄遇刺后,依旧没有加快马车速度,文武百官在李瑄到朱雀门前得知。

叛乱虽平,但国家未尽安定,想恢复开元鼎盛,还需秦王坐镇,百官齐力。

一旦秦王有所闪失,天下一定会再启战端,永无宁日。

大唐经不起那样的折腾。

同时,文武百官也在猜想谁在刺杀李瑄。

能弄到手弩的人,一定不会是普通权贵,听说刺客还无比英勇。

「古人云,执行天道的人,必会有所福报。本王为天下苍生,刺杀我者,逆天而行,怎能成功?诸位好意本王心领,不必为我担心。」

李瑄向李岘和众大臣回道,然后话锋一转:「诸位请随本王到尚书省的议事厅,得听两京状况。」

大臣们见李瑄豁达,便不再纠结刺杀之事。

时已至下午,李瑄与文武百官不商议政策,他只是听李岘等官吏汇报长安要事和地方事宜。

朝廷已可以与天下所有郡县取得联系。

最起码没有明面上反对李瑄的太守丶县令。

最多只是阳奉阴违,藉助山高皇帝远,搞自己的小圈子。

别说锦衣卫未完成组建,即便完成,也不可能杜绝这样的事情。

历史已经证明,在幅员辽阔的华夏大地,没有一劳永逸的政策,只有永不间断地改革。

长安有李瑄的禁军把持,在李瑄离开后,没有人敢明面上闹事。

政令能有效施展。

李瑄的基本盘安西北庭河西陇右,最为稳定。

天将军的馀威在,西域三十六国恪尽职守,听从颜真卿的调令。

长安的丝绸丶货物,通过河西走廊源源不断地交易。

当然,积弊的问题也在,全国的常平粮仓,甚至义仓都有告急的现象。

户口雕敝,户部一时间难以统计。且户口等级混乱,有些明明是上上户,却报为下下户,官商勾结,瞒天过海,躲避赋税。

这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税收。

李瑄只是让宰相和大臣们商议具体方案,集思广益。

实际上李瑄已经有变法策略,但他没有声明。

与李岘研究的行省制度和增设为九部要等五年以后。

在这五年时间,他要完成三件事情。

第一,全国的义仓粮食平均下来够人均一石,每郡每县都要有标准,防止自然灾害时,缺乏赈灾粮食。

第二,常平粮仓,可供常平新法,且能完全常平粮价。

一切的策令,都要建立在粮食足够的情况下。

如果可以,五年内李瑄不会发动大战,只防守,或者在东北方向小规模出击。

第三,除贱为良,解放农奴。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只有这三点在进行,颁布的新法才可以有效实施,军制也可以循序渐进地改革。

过多的话,李瑄今日没有透露。

他也能看出来,因为自己被刺杀,文武百官显得心不在焉。

黄昏,李瑄离开太极宫,他先到达平康坊,拜见李适之。

李瑄出征洛阳的时候,陪伴李适之好久,再相见不过几个月时间。

在陇西王府中,李瑄卸甲。

李适之拍了拍李瑄的肩膀,他知道李瑄遭受刺客,但他没有说出口。只是以这种方式表达无恙就好。

黄昏灯烛,李适之脸上皱纹变多,略显苍老。

看着李适之脸上的沧桑,李瑄内心感触良多,十几年的风风雨雨,仿佛发生在皱纹的沟壑间。

这更坚定李瑄,让李适之早点当上「太上皇」的想法。

最新小说: 大殿下今天掉马了吗 宦得患失 折服钟情 谁说我喜欢你 有病 因为星星会眨眼 我养的小情侣又在玩什么? 给残疾疯太子冲喜 贪盼 晚风诉爱[先婚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