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是一个优缺点都很明显的帝王,他的优点是志向远大,雄心勃勃,很想有所作为,解决父皇一直无法解决的四大难题,同时他勤于政务,从不懈怠,每天都处理朝务到很晚。
但他的缺点也明显,比如刚愎自用,不太听别人劝说,还有他比较急于求成,什么事情说干就干,而且要求短时间内必须完成,这就导致他不惜民力,有点好大喜功。
当杨广得知老三萧夏在于阗国建立了于阗都护府,驻军八百,他激动得连说三个‘好!’字。
他连忙命人把地图找来,很快,宦官给他取来了西域地图,这还是从前北魏的地图,因为建立鄯善郡和且末郡,才从以前的图书库找出来,又重新绘制。
杨广把地图展开,先找到了鄯善郡和且末郡,又向西很快找到了于阗国。
他取过御笔,将于阗国和且末、鄯善连为一片,脸上的兴奋难消,建立于阗都护府就等于将大隋的疆域又向西延续了一千二百里。
他放下笔对杨素道:“明天朕要接见于阗王子,封他们父子大隋的官职!”
杨素笑道:“微臣更关注这种开疆拓土的方式,并非灭掉西域小国,而是与小国共存,让微臣想起汉朝的西域都护府,就是晋王殿下的方式,朝廷在西域小国驻军,建立都护府,小国的国王官员皆封汉职,陛下,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开疆拓土方式。”
杨广点点头,“明天接见了于阗国王子后,朕还要再接见晋王府长史,刘文静是晋王的首席幕僚,朕想和他谈一谈。”
“微臣会安排好,另外还有一个消息,是关于党项,也是刘长史告诉微臣,他也今天刚刚接到鹰信。”
杨素把鹰信抄件呈给了天子杨广,杨广看了一遍道:“转籍隋民也不是不可以,但只能是特例,不能推广,比如突厥,转籍为隋民非要出大乱不可。”
“陛下说得对,转籍也只能像党项这种人口少,独立的民族,晋王殿下虽然没有提及,但微臣猜测,党项的贵族和首领应该被斩尽杀绝了,就和吐谷浑一样。”
杨广叹口气道:“这样做虽然效果好,但有失道义,此事不要再提及,更不能记入史书中,明白了吗?”
“微臣明白,那鄯州大都督改为陇右经略府,陛下以为如何?”
“可以考虑,等明年设立道时,一并改革,相国要催促一下东都营造进度。”
“请陛下放心,明年十月前一定完工。”
“要十月啊!”
杨广叹了口气,又缓缓道:“明年春天,朕要巡视河西陇右,再去河套,回来后希望东都已经完工!”
当天下午,于阗国王子尉迟跋质那和手下搬进了鸿胪寺馆舍,沐浴更衣,准备朝觐天子。
次日上午,天子杨广在甘泉宫召见了于阗王子尉迟跋质那。
尉迟跋质那向天子进献了国礼,五色美玉,杨广龙颜大悦,下旨封于阗国王为上柱国、归德大将军,封王子尉迟跋质那为柱国。
同时答应尉迟跋质那的请求,让其拜绘画名家田僧亮为师,学习佛教绘画。
在接见了尉迟跋质那后,天子杨广又在御书房召见了刘文静。
刘文静恭恭敬敬行大礼参拜,“微臣刘文静参见吾皇陛下,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爱卿免礼平身!”
“谢陛下!”
杨广又让宦官搬来座位,放在几名相国下首,赐刘文静坐下。
杨广笑道:“朕刚刚得知晋王率军灭了党项,将党项人转籍为汉民,安置在河源,此举颇有创意,朕也同意,但有没有考虑迁徙汉民过去?”
“回禀陛下,晋王殿下出征前和微臣谈及安置汉民事宜,党项因为长期和吐谷浑作战,青壮男子损失严重,族内年轻女子和寡妇很多,正好陇右军中大量士兵娶妻困难,晋王殿下就考虑用联姻的方式,让汉人士兵迎娶党项女子,给予河源郡土地,转为府兵,或者成亲后退伍为民,在河源郡安家,这样就保证了汉民在河源郡繁衍生息。
这是晋王殿下的思路,虽然河源郡具体情况不明,但微臣认为也会这样安排。”
杨广点点头,又问几名相国道:“各位相国的意见呢?”
右相杨素笑道:“此方案可行,可以让戍边将士安心呆在边疆,微臣建议可以给予税收上的优惠,比如三十年或者五十年免税,这样就能吸引更多的汉民去边疆安家种地。”
左相杨达也道:“不光是河源郡,还有西海郡、若羌郡和且末郡,朝廷要采取各自优惠措施,迁徙汉民去边疆,只有边疆百姓安居乐业,大隋才能牢固控制疆域。”
这时,户部尚书韦冲问道:“请问刘长史,党项百姓转籍为汉民,我能理解,但党项的酋长和贵族又是怎么安排的?”
刘文静迟疑一下道:“这个.卑职只是收到鹰信,文字有限,具体卑职也不清楚。”
韦冲哼了一声道:“其实你不用回避,我很清楚,晋王肯定像处置吐谷浑的权贵一样,全部斩尽杀绝,这样他是很爽,但大隋的仁德名声却也被他败坏殆尽。”
韦冲又对天子杨广道:“陛下,明明吐谷浑已经臣服大隋,晋王却对吐谷浑施以血腥杀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