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下包票的唐亮当即便不顾自己还在打哈欠,立即带着坦克支队和“装甲骑兵”赶赴南线战场——毕竟华中派遣军的第15师团部队离得最近,先近后远,趁着鬼子东边的主力还没抵达,先把这拨鬼子抽一顿再说,如果能把他们打的失去进攻能力那就最好了。
于是鬼子第15师团的北援部队首当其冲遭到了反攻,唐亮为了速战速决,甚至都没打算节约弹药,一枚枚150和105毫米炮弹落下,将第15师团这个旅团直接打的头都抬不起来。
“八嘎,就是重庆军的火力也没这么猛的。”
此前在铜山县,第15师团的炮兵就被坦克支队削了一阵,损失了过半的火炮,这也导致第15师团北援部队作出暂时后撤,等待第5师团和第10师团援军的决定。
此刻东边2个师团的鬼子友军还没抵达,胆肥的八路却已经主动冲上来了,第15师团便只能硬着头皮单独往上顶;虽然第15师团兵力更多,但是到了这个时代,人海要跟火海抗衡还是很难的,除非通过夜袭近战将对方的火力优势缩小。
只是既然唐亮选择了南下进攻第15师团,自然选择白天作战,虽然白天作战免不了要被鬼子的飞机赶来炸炸炸,不过相比于鬼子飞机感人的轰炸精度以及轰炸频次,唐亮宁可在白天硬扛轰炸,也不想夜里面对鬼子步兵的“人弹”。
于是双方很快战成一团,只是基本上是第15师团被坦克支队的炮火压着打。
“八嘎,‘傻瓜元’的飞机呢?都跑哪儿去了?”
……
“司令,八路的广播通报攻占了徐州,恩,是跟第51军一块干的。”
“嗯?什么?消息可靠?”
“事出突然,我们也在核实。”
“立即给我进行核实,必须核实清楚咯。”
“是,我立即派人去核实……只是需要点时间。”
“集团军以下,只要你需要的人,都带过去,我需要立即得到确切的消息。”
看着手下情报处长离开司令部,孙桐萱心情不断跌宕起伏着。
作为接任被枪毙的韩复榘留下的第三集团军位置成为的司令,孙桐萱原本在第3集团军中地位就不低,在韩复榘没被枪毙前就是这个集团军的副司令,也是真正意义上的二把手而不是空架子,而这个集团军下的3个军——第12、55、56军,其中实力最强的第12军,其军长原本正是孙桐萱。
第12军所属的第20、22、81师,只有韩复榘创建、孙桐萱任师长10年之久的第20师是甲种师;而这个第20师在兰封会战中调拨给粤军第64军指挥,是兰封会战中表现最好的部队(表现次优的就是第74军51师)。
在台儿庄战役和徐州会战后,第三集团军因战损较大而被军委会借机裁掉第56军,随后在兰封会战中,孙桐萱的第三集团军在鲁西地区从侧翼进攻鬼子第16师团,阻滞其赶往兰封解救土肥原贤二的第14师团,并在兰封会战结束后协助第74军进行阻敌作战,期间第三集团军的损失自然也不小。
第三集团军好不容易脱离鬼子的包围,南下参加武汉会战时,其下属的第55军则被改隶属于孙连仲的第2集团军,于是原本拥兵6万以上的第三集团军编制内只剩第12军一个军,跟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手下就三个师颇有一拼。
唯一区别是第十八集团军一直对外宣称自己是八路军,作为“路军”,当年有个潜规则就是能自己招兵买马,而集团军可就没这待遇了。
对此孙桐萱在发出“军人为抗战而战死沙场,义无反顾”的同时,也对自己这支杂牌部队遭受歧视,“精神上深感痛苦”。
当1938年10月,鬼子攻入武汉已成定局时,孙桐萱得到了新的任命:
“你的司令部驻扎在郑县(今河南省会郑州)吧。”
第三集团军进驻河南后,三个师被缩编为三团制(原先为每个师2旅4团,被削减了一个团),孙桐萱的实力再一次被削弱。
而这点兵力要守备的是什么地域呢?
“担任黄泛(区)守备,左起花园口,右迄周家口,绵延四百余里。”
花园口决堤后,黄河改道经豫皖边南下,形成阻滞鬼子新的天然屏障。
而新黄河两岸大量出现的民间武装,纷纷打出抗倭旗号,打击倭伪者有之,打家劫舍者有之。
第三集团军接防黄泛区不久,郑三发子就在南岳军事会议上提出“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继而制定各战区作战指导要旨,要求“组编训练各种出击部队,分区向敌实施游击作战”。
故而孙桐萱被军委会任命为豫皖边区游击总指挥,负责整训辖区的游击武装和指挥游击战争。豫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直辖豫东游击队第一、二、四、七、二十四各纵队,第六、九、十四各支队及山东民军第一支队等部,也指挥过调拨来的东北和西北骑兵部队。
第12军和游击总指挥部旗下的数万人枪,成为支撑第三集团军抵御鬼子的基本力量——这也是孙桐萱维持生存与身价的本钱。
只是萦绕在孙桐萱心头始终有一个解不开的难题——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