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子又到国庆了,苏渺跑回苏家村去看了看她的宝贝木瓜树。
新品种果然长得飞快,比上次苏渺来的时候,肉眼可见的长高长壮了,再次感叹科技的力量和农业研究专家的智慧。
几十年前用跃进和弄虚作假喊出来的大丰产,在今时今日,科研工作者用汗水和智慧实现了。
这也从实践的角度再次证明了,在月初“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
有了二伯他们的看顾,苏渺也不用对木瓜园多操心,住了一天,把上个季度分红留下就回邕城了。
虎子叔来拉木瓜,她也正好坐上了顺风车。
现在货运量比起以前是翻番了,基本上是三天运一次,如果忙的时候有可能加运。
虎子叔之前运木材的活儿现在不做了,因为厂里盈利增加了,自己配了两辆运输车。
所以他现在可以专门给苏记拉货,每个月三百块钱不包油费,平时没有货要拉的时候就自己接点散包,比以前要挣得多多了。
苏渺和父亲也很放心他帮忙拉货,毕竟这么多年的交情,知根知底的。
主要是虎子叔也很勤快,不止开车,还帮忙装货卸货,让他帮捎钱回去也更放心些。
有他开车,苏元正忙得抽不开的时候,也放心让苏渺自己跟车回去,一直送到家门口有人接了虎子叔才会离开。
这个国庆,苏渺也不打算去什么远的地方了,好好呆在家里看看书,虽然她拥有上一世的知识储备,但她依然觉得骄傲就会败北,该做的准备还是要做好的。
休息的时候倒是有一件不晓得算不算好事的事情来了,作坊隔壁院子的邻居主动找上门,问他们家要不要买他家的院子。
之前苏渺让惠姐留意小院两侧的房子,最终是买下了右侧的小院子并和原来的院子打通了。
左侧房主的孩子今年落榜了,要继续复读,所以暂时是不会卖的。
一高有两个专门的复读班,是招收那些“差一点点”就被取录的学生,班里的同学年龄差距最大的能相差6岁。
而这次主动找上她家卖房的,是新院子再右侧的那一间。
以前和他们隔着一间,院子扩大之后变成了邻居。
对于他们要卖房,苏渺倒是有些惊讶,因为这家的院子和之前买的两家不同,情况比较复杂。
之前那两家人口简单,买的时候整个院子的产权就在一个本子上,而这家院子可是分了好几个本子的。
原本是一位夫妻与两家同事分到了一个院子,在三十年的时间里,各家生儿育女,院子里住的人就渐渐的多了起来,最多的时候里头一共住了18口人。
然后孩子们渐渐的长大,成家立业,姑娘们基本都嫁了出去,儿子们又娶进了新妇,一个院子拥挤也热闹。
但是随着第三代的诞生,那么多人挤在小院子里的生活就渐渐显得艰难起来。
每个小家庭能分到的住房面积很小,每家的距离很近,这边孩子哭完那边孩子闹,上厕所、洗浴、做饭都得排队,老人艰苦惯了觉得不要紧,但是总归想着能给孩子们更好的环境。
有两家人陆续搬了出去,剩下的李家是老两口和两对儿子儿媳,还有一个孙子和一个孙女。
那两家人搬出去之后,按照程序,空下的房子是要进行再次分配的。
李家为了还能一大家住在一起,方便老人帮忙照顾小孩,两个小家庭自己出钱买下了空出的房子,居住条件一下子改善了好多。
因为是分开买的,所以房本自然是分开,当时老两口也顺便给原本住的那两间办了公转私,就这样整个院子也算都是他们家的了。
但是他们现在竟然要卖掉,如果要买下整个院子,那就等于是从三个房主手上买房子,确实有些麻烦。
老李头来找苏元正的时候正好是午饭时间,人很多,所以抽不出空和他聊,便约好了晚上直接去他家详谈,顺便看看院子。
于是晚上收摊吃完晚饭后,苏渺就和父亲一起去了李家。
一大家子都等着他们呢,把灯全都打开来了,邀他们进客厅。
苏渺暗暗打量了一下院子,生活气息非常浓郁,院中扯了两根绳子晾晒衣物,还种了一颗龙眼树。
能吃果能乘凉,他们倒是会想,只不过这棵树还比较小,似乎是年岁不大的。
这个对她来说可不友好,院子买下来是要打通做作坊的,现在作坊最缺的就是晾晒场地,有这树挡太阳怎么行?
如果真要买下,还得将它挪走。
再来,院子里是有养鸡的,而且还是会放出来那种,因为苏渺看到墙角有扫起来的鸡粪。
啊!!那不是还得冲洗院子加消毒?
苏渺随父亲在客厅坐下,李家一大家子也在客厅围坐着,老李头开门见山的说:“小苏啊,今天请你过来呢,是想问问你,还需不需要再买房子。
我见你们木瓜丝的生意这么好,可能作坊还有扩大的需要,我们家和你们相邻,要是想扩大,我们这院子就挺合适的。”
苏元正问道:“李伯,怎么突然想到要卖房子啊?你们这一家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