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区一个庶子,也想扛起我老袁家的旗号,然后谋夺我老袁家的底蕴助你成事?哼!简直就是痴心妄想!〞袁术很是不屑地说道。 汝南袁氏虽是大汉帝国数一数二的世家豪门,有着常人难以想像的丰厚底蕴,可其底蕴再怎么丰厚,终究还是有限的。 所以,汝南袁氏在对袁绍进行投资的时候,其实是比较慎重的,都是袁绍做出一定的成绩以后,汝南袁氏才追加了一点资源。 随着汝南袁氏在袁绍身上投注的资源越来越多,因为沉没成本效益的关系,袁氏的族老们也会渐渐地倾向于袁绍,而不是作为嫡子的袁术。 等袁绍的羽翼丰满以后,汝南袁氏的底蕴应该也被掏空大半了,那时再提分家的事情,就只是为了给自家留一条后路而已,意义已然不大。 至少,对袁术来说,这时才分家意义不大。 汝南袁氏于现在这个时候分家,情况就又不一样了! 同时在两头下注的袁氏族老们,会本能地将水给端平,并把持住所谓的主动权,控制住其投注在袁绍和袁术身上的资本。 虽然说,这会让袁术能凭其嫡子身份调动的资源大幅缩水,却能有效地限制袁绍的发展,让他没有办法透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掏空汝南袁氏的底蕴。 是的,没错!袁术在这个时候跳出来跟袁氏族老们唱反调,说他要扛大汉帝国四世三公汝南袁氏的大旗,更多是为了给袁绍添堵,而非他真有这样的觉悟。 〝想要利用我老袁家的底蕴来收买人心?呵呵!连我四世三公老袁家真正的底蕴是什么都搞不清楚,还想凭此收买人心……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袁术在发出一声冷笑以后,便开始下达各项命令。 不得不说,袁术的能力或许并不怎么样,可在经过袁氏精英教育的培养下,还是有一定水平的,在将一连串的组合拳给打出去以后,便在大汉帝国打响了他的名号。 袁术在拿到汝南袁氏给予他的资源以后,先将南阳周边的大半良田给买下,接着就把汝南袁氏让渡给他的佃农给召集起来。 (冷知识:所谓的佃农,指的是租用他人田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一般而言,农民多是因家人有病、灾荒、婚丧开支等原因,用光积蓄,为债务所迫,只好卖出或放弃土地,才会变成佃户。 在光景好的时候,农民会买来土地,佃户也会稍为减少,可在困难时,农民很容易就会丧失土地,使佃户的数目稍为增加。 不过,如果土地太贫瘠,地租回报太低,愿意买地的人不多,则佃户数目也不会高。 在较富饶和商业繁荣的地区,佃户只须交地租,在落后或交通不便的多山地区,佃户则要向地主交出额外的物资,如新年时要送糕点、肉类、家禽等礼物。 当地主家中有婚丧时,佃户要去帮忙,地位有如奴仆,直至民国时期,佃农地位仍极为低下,公民权缺失。 以苏北鲁南地区为例,地主阶级对佃农有【生杀之权】,在重重剥削、欺压之下,地主阶层对佃户妻女还有所谓的【初夜权】,反显【人道】。 虽然说,学者普遍认为华国的佃农之存在,是在唐代均田制崩坏以后才逐渐成形的,可实际上在汉代便有佃农存在。 迫于当时的苛征杂税,许多农民为了能够活命,不得不卖掉农田,甚至依附在那些世家豪门和当地士绅豪强的麾下,成为所谓的【黑户】。 正因如此,当时的佃农跟奴隶没什么两样,受这些世家豪门与当地的士绅豪强掌控和支配,几乎没有翻身的可能。 收成再好也是那些世家豪门的,而收成不好的时候,还得面对世家豪门的责难,要是因为个人的关系而导致收成出了问题,亦或暗中私藏其所产出的粮食等等,被这些世家豪门与当地的士绅豪强给打死了,都不会有人去理会,活得比后世的佃农还凄惨。 这也是东汉末年的基层问题层出不穷,这些世家豪门却能轻松地拉起一支又一支的军队,并割据一方的最主要原因。) 袁术当着这些佃农的面,将他们的【卖身契】烧掉,然后给出承诺:〝从今天起,你们自由了!是去是留,由你们自己决定。你们要是愿意继续跟着我,只需上缴三成收获,其它的都是你们的,税收的部分由我来承担。〞 袁术这一手,不仅折服了这些佃农,也初步打响了他袁术袁公路的名号,令南阳周边的百姓,纷纷前来投靠于他。 随后,袁术还用他从汝南袁氏那边得来的资源,对南阳一带进行开发,又是兴修水利,又是造桥铺路的,引得众人的赞誉。 重点是,袁术凭借着汝南袁氏那边输送给他的人才,好好地将南阳这边的吏治给整顿过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