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 年的辽阳处于日伪统治时期,倭寇帝国主义为了掠夺资源和支持其战争需求,在辽阳大力发展军需工业。当地的一些工厂被倭寇控制,利用辽阳的资源和廉价劳动力进行生产,当地的棉麻纺织、水泥和林产(工业纸板)等工厂之前一直都说本地民营,在倭寇占领后,开始全力服务倭寇军队。使得当地的经济受到重大打击。当地的轻工业全部被倭寇无偿占有,工人做工也只有口粮,不给工资。日伪当局对辽阳的农业也进行了控制和掠夺,大量粮食被搜刮运往倭寇或用于倭寇的军需。这导致当地农民的生活十分困苦,农业生产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辽阳城乡人民在经济上受到严重的剥削压榨,政治上受尽迫害和欺辱。日伪当局还以种种手段灌输殖民思想,推行奴化教育,试图从精神上控制当地人民。
由于倭寇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部分当地居民被迫背井离乡,而一些倭寇人和其他倭寇殖民统治下的人员进入辽阳,使得辽阳的人口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
当地很多百姓逃出来躲进大山里面,很多一部分成为了义勇军,也有一部分被倭寇抓走,送到了后方的黑龙江做煤矿和油井的矿工。
在我军开始收复鞍山以后,大量的农民首先逃往华夏军收复区,还有很多的城里的工人和普通百姓,也是连夜逃往鞍山,一直到倭寇派出大量部队开始建立防线,阻断了百姓的逃往鞍山之路,才被迫的转移逃往沈阳。
倭寇部队投入大量的人力开始修建防御,光朝鲜仆军就三万多人,加上他们自己的工兵联队和步兵联队以及部分伪军和抓来的劳工,数十万人就地开始进行了建设,很快防线就出现了基本布局。
在倭寇部队于辽阳紧急建立防线之际,我军也是迅速做出反应,派出轰炸机群,准备给予敌人沉重打击。我军在进攻鞍山时,倭寇就开始布局辽阳,为了阻止倭寇的防线,我军占据鞍山后就紧急出动轰炸机进行阻断倭寇!
天际传来隐隐的轰鸣声,由远及近,那是我军的轰炸机编队正在逼近辽阳上空。倭寇部队顿时陷入一片慌乱,警报声凄厉地响起。
倭寇士兵们惊恐地抬头望向天空,只见一架架钢铁雄鹰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冷峻的光芒。他们手忙脚乱地奔向防空阵地,高射炮被紧急调转炮口,指向天空。
我军轰炸机在高空翱翔,飞行员们目光坚定,紧紧盯着下方的目标。领航机率先发出信号,编队开始调整队形,准备展开攻击。
当轰炸机群飞临倭寇防线上空时,倭寇的高射炮开始疯狂射击,炮弹在天空中炸开,形成一朵朵黑色的烟云。但我军飞行员毫不畏惧,凭借着高超的飞行技术和勇气,灵活地躲避着敌人的炮火。
随着指挥官的一声令下,轰炸机纷纷打开弹仓门,一枚枚重磅炸弹如雨点般落下。炸弹带着死亡的呼啸,朝着倭寇的防线和装甲部队砸去。
地面上,倭寇的防线瞬间陷入一片火海和硝烟之中。爆炸声震耳欲聋,泥土和石块被高高抛起,一些脆弱的工事在炸弹的冲击下瞬间崩塌。装甲战车和坦克在爆炸中剧烈摇晃,有的被直接炸毁,燃起熊熊大火。
倭寇士兵们在爆炸中四处逃窜,哭喊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但他们仍在顽强抵抗,一些士兵不顾危险,用手中的武器向天空射击,妄图阻止我军轰炸机的攻击。
我军轰炸机群在完成一轮轰炸后,迅速拉升高度,准备再次进行攻击。他们如同不可战胜的战神,一次次向倭寇部队投下毁灭的力量,让敌人的防线在轰炸中逐渐崩溃。
倭寇的部分防线在我军的轰炸下,快速的被摧毁,但是倭寇的防线已经建设多天,很多地方已经成型,越来越多的防线开始连在一起,初具威力。
在辽阳的战略要地上,倭寇构建起了一道看似坚不可摧的防线。从防线的布局来看,他们选择了一些地势较高、易守难攻的山丘和山谷地带作为防线的支撑点。这些支撑点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紧密的防御网络。
在防线的最前沿,倭寇挖掘了纵横交错的壕沟。这些壕沟深达数米,宽度足以阻挡装甲部队的快速推进。壕沟的底部布满了尖锐的木桩和铁丝网,若是有车辆或士兵不慎跌入,必将遭受严重的伤害。壕沟的边缘还设置了大量的了望哨和射击点,倭寇的士兵可以在这里居高临下,对来犯之敌进行精准的射击。
沿着壕沟的后方,是一排排坚固的碉堡。这些碉堡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厚度达到了数米,足以抵御一般火炮的直接打击。碉堡的顶部覆盖着厚厚的钢板,能够有效抵御炮弹的碎片和空袭。碉堡内部空间宽敞,配备了充足的弹药、粮食和饮用水,士兵们可以在这里长期坚守。每个碉堡之间通过地下通道相互连接,方便士兵们在不同的碉堡之间快速转移和支援。
在防线的关键位置,倭寇还部署了大量的反坦克炮和高射炮。反坦克炮隐藏在坚固的工事内,炮口对准了可能出现装甲部队的方向。一旦有敌方的坦克或装甲车靠近,反坦克炮便可以迅速开火,给予其致命的打击。高射炮则分布在防线的高处,时刻警惕着天空中的威胁。这些高射炮的射程较远,能够对低空飞行的飞机和直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