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烈火烹油(2 / 3)

根据这户人家四合院的大小,少则四根立柱,当然也不能太多,天棚的横梁就搭在这户人家房屋的屋脊上。

每当搭棚或拆棚之际,棚匠们都会身手敏捷地攀上房梁,穿梭于屋顶之间。这时,他们会齐声高呼:“高来高……”,声音洪亮,尾音悠长,回荡在古老四合院之间。

棚匠这一声声高喝,体现着这一行的职业道德。意思是及时提醒到左邻右舍的人们:“我要来上房爬高了,居高临下,各家注意啦!”

附近的居民如有不宜、不愿被人看见的,闻声就要提前准备了。

除了这一声高亢的吆喝声,上房还有一些“行规”,比如说,搭棚遮阳时候,不能遮光,影响人家的光线。

还有,上房不能把人家的房瓦给踩坏了,以免下雨时房子漏水。

另外,工人们站在高处,就要求自己个儿“目不斜视”,绝不能趁机偷看院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们。

别看这些工匠们,有的大字不识几个,很多人都是农民出身,但是他们最为讲规矩。

刘之野的前世老丈人,就是一位传统的泥瓦匠,为人最是憨厚正派,六十多岁了,还在坚持做工。

因此,那些优良的规矩和深厚的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坚定地传承下去。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瑰宝。

……

偌大的京城,家境殷实的人也不在少数。刘家庄的这支队伍,恰如及时雨般出现,为许多人解了燃眉之急。

很多没有门路的人,都求到了刘之野的身上,比如说那些遗老遗少们就是。

所以说,这生意做的是相当地兴隆,赚的是盆满钵满地。在今年,刘家庄的建筑队就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盛况。

如今,这支队伍汇集了刘家庄及其周边村落的精英工匠,包括木匠、石匠、泥瓦匠和铁匠等,总数超过了500人。而且,如有重大工程还可以临时增加人手。

村里头还斥巨资,为建筑队配备了齐全的工程机械,这些设备丝毫不逊色于官方的施工队伍。

在雷老六的领导下,村里的建筑队已经焕然一新,实力大增,在京城民间建筑市场里,广受好评。

如今的这支庞大的队伍,足以同时开展多个工程项目,展现出了惊人的实力和潜力。

现在,他们手中的工程涵盖了多个方面。其中包括刘家庄的下水道改建项目,这是一项旨在改善村民生活环境的民生工程。

此外,他们还在铺设沼气管道,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为环保事业贡献力量。

同时,他们还负责建设村委会办公楼,为村民提供更好的政务服务。

除此之外,他们还与大学合作,共同建设了几个基地,为村里的科研和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些工程不仅展现了他们的专业能力,也为当地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此外,他还有余力承接其他地区的各类工程项目,如今已经成功实现扭亏为盈,为村庄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

以上说的是家里条件好的,夏天可以在自家院子搭凉棚避暑。

要是搭不起凉棚的人家该怎么办呢?别急,劳动人民有办法,那就是安装门帘子,开纱窗。

对于条件一般的人家,安装门帘子是要比凉棚更实惠也更需要的。

过去,即使是再贫寒的人家,可以不搭凉棚,但是,窗帘和门帘,哪怕只是用便宜的冷布糊的和秫秸编的,也是要准备的。

一般进入农历的五月份,家家户户就要开始挂帘子、开纱窗。开纱窗就是将窗户纸撕去,换上纱布,这样透气通风。

还有的家里是玻璃窗的,就在窗户里边边钉上一张纱布,天热开着窗就成。

纱布有不同的材质,又叫冷布。绿色的最为养眼,故诗词中多有“绿纱窗”之说。

这时还要准备凉席、凉垫、蒲扇、芭蕉扇、蚊香、艾草系家居之物,等屋中酷热难耐时,只能出屋“避暑”所用。

因为暑热伤津耗气,身体自然反应就是不爱吃饭,故而消夏吃食更多注重开胃解暑。

这会儿地,京城里的大四合院中多有水井,小四合院中也有不少干井。

无论是水井还是干井,井中的温度均要比井外低。夏季人们可以将食品储放在其中,有降温、保鲜的作用。

这就是京城俗称的“井拔凉”,就是用新从井里取的水,冰镇西瓜等水果。

一般镇上三四个小时,那冰镇过的水果更加可口,能甜到人们的心窝里头去。

当然,避暑的最佳去处则是胡同中的老槐树下、大柳树下。一张小桌、几个板凳,独坐是养神,小聚是舒心。

这老街坊们凑在一块儿,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一壶来之不易地“高碎”就能喝上半天,虽然茶淡了,但是兴犹浓。

夏日穿衣不为避寒之用,所以越简单越好。

小孩子和一些男人们,索性赤裸着上身或仅着一条短裤,手中再拿一个“芭蕉扇”,正所谓“暑热无君子”嘛!

而女性就要穿得比较郑重些,她们不能跟老爷们似的光着膀子。天热就要选择轻薄的服装,无论是穿长衫

最新小说: 穿书七零:作精原配能看到弹幕后 没错,我杨某人就是幕后黑手! 九个姐姐宠溺我独爱 重生之成为男二的古早白月光 木箱通古今,我囤货养了个女帝 造化鼎 你的富来了! 重返78:开局表白青梅 经营游乐园,员工来自不同位面 渣男为白月光高调庆生,我捧骨灰杀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