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的亲友们完全没料到,狄思科和于童出门时还是三口人,再次返回北京,却变成了四口之家。
狄嘀嗒小朋友的意外出现,让于童刚下飞机就享受了一次贵宾待遇。
接机口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她挽着婆婆走在前面,身后是推着行李车的大部队。
婆媳俩正抻着脖子在人群中寻找狄家几兄弟的身影,狄思科却突然在身后笑了起来。
“你笑什么呢?”于童回头问。
狄思科往出口右侧的人群里指了指。
一条巨大的红色条幅被人高高举起,上书几个黄色大字——【欢迎女英雄于童同志回家】。
于童:“……”
谁是女英雄啊?
许多乘客都望见了横幅上的字迹,误以为与哪位执行任务归国的战斗英雄搭乘了同一班飞机。
纷纷打量附近的人,试图找到这位女英雄。
有两名乘客从横幅前经过时,还充满敬意地鼓了鼓掌。
于童:“……”
真不想过去相认呀!
然而,除了她这个当事人,其他几人似乎都对这个安排格外满意。
狄思科推着行李车走过去,拍着小舅子的肩膀表扬:“这接机阵仗挺有排场呀!”
于暄将横幅的一端交给狄家一哥扯着,然后把一束鲜花递到于童手上说:“姐,欢迎回家啊!”
“……”于童捧着花闻了闻,瞥向还在晃动的横幅问,“这主意是谁想出来的呀?”
于暄自得地反手指向自己,“听说你怀了双胞胎,咱爸可激动了,提前好几天就跟我一起准备了这条横幅,不过他们画院今天有事,只好让我单独来了!”
于童表情一言难尽地道了谢,请一哥和三哥赶紧把横幅收起来。
她快被围观群众好奇的视线戳成筛子了。
“学校已经开学了吧?你不用上学呀?”于童觑着比自己高出小半头的弟弟说,“不是说大学的课业挺紧张嘛,你姐夫上学的时候可从来不逃课。”
她离开北京那会儿,于暄正在准备参加高考。
这小子的学习成绩被安处长盯得挺紧,高中三年时间,请了四五个家教为他补习。
好在付出是有回报的,于暄顺利被第一志愿的北京医科大学录取了。
未来将成为老于家的第一名医生。
除了没人继承衣钵的于宝塔,所有人都很高兴。
“开学第一个月是军训,我跟教官和辅导员请假出来的。”于暄接过杜金金的行李车说,“送你们回家以后,我还得赶紧回去销假。”
因着还有同年参加高考的四哥在,于童没跟弟弟询问太多大学里的事情。
一群人浩浩荡荡地回到阔别已久的北海公园。
郭美凤在家里巡视一圈,便去鸡窝检查她那几只小母鸡的情况,却发现鸡窝里连根鸡毛都没有。
“我养的鸡呢
?”郭美凤叉着腰喊,“谁把我的小母鸡吃啦?”
那是她从乡下抓回来给童童补身体的,但是鸡还没吃完,就先去港岛了。
“妈,那鸡又不下蛋,白养好几个月不是浪费粮食嘛!”三哥将行李放好后,跟出来说,“我跟老四先帮您把鸡吃了,改明儿我再去姥姥家抓几只补上。”
提起老四,郭美凤也顾不得枉死的小母鸡了,拉着老三小声问:“老四这回考上没有啊?人家童童的弟弟,今年跟他一起下场考试,一次就考上了!”
她这几个月一直惦记老四的高考成绩,但是跟家里打了几次电话,都没人给她报喜。
郭美凤直觉这孩子可能又落榜了,也就没主动提。
三哥无奈摊手说:“没考上。”
老妈去港岛潇洒了,老四考试的时候,是他们几兄妹一起去送考的。
可惜,高考这玩意儿,不是啦啦队的人多就好使。
主要还得看考生的实力。
“他那个补习班的补习效果还不错,”三哥挑了一个还算值得高兴的事情介绍,“今年的成绩比他前几次有进步。听说清华招收自费生,老四还在犹豫要不要报名。”
“自费多少钱呀?”郭美凤问。
“每年两千多块呢!”
“这么贵!”郭美凤皱眉说,“大学怎么还乱收费?”
“人家不是乱收费,这是国家教委规定的,自费上大学的话,理工类,文艺类和体育类的每人每年不低于两千块,文科类不低于一千七。”
老妈和老五不在家,三哥就肩负起了跟老四商量着报志愿的重任。
对今年的高考政策,也算门儿清了。
郭美凤心疼地说:“这么贵的学费,有几个交的起呀,四年大学念下来,得一万块钱呢。”
三哥挺看得开,“他毕业以后要是能像老五似的,每个月奖金提成到手两三千,小半年就把学费赚回来了。”
“老五也不是月月能赚那么多的。”
郭美凤心说,每年有那么多大学生毕业,有几个能赚两三千工资的?
能有两三百块就算不错了。
不过,她怕老四再跟高考死磕下去,还是进屋跟老四说:“要是清华真能录取你,你就赶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