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八年,大年初一。
远在大唐疆域之外的东瀛岛屿南部,也就是发现了石见银矿的地方——岛梗县。
一座简单的木屋内,苏定方正伏在一张简单的案几上面,认真的书写着。
今年是新年的第一天,苏定方也给将士们、工匠们等都放了一天的假。
此时木屋的外面正点着许多篝火,也有人围在篝火周围,烧烤着打猎而来的肉,其中最多的就是鱼肉。
他们有能力在五个月的时间中建立一座高大围墙围起来的都城,那自然也有能力建造第二座。
但是东瀛岛屿这边的地震频发,建造起来之后,也容易在地震中倒塌。
所以,最终并没有再一次竖起高墙,而是采取了东瀛那边的建城方法。
那就是在都城的周围挖坑,就好像是挖河道一样。
挖出来一个三米高的土沟,把都城给围起来,这就相当于是向下建造一個围墙出来。
这样一来,就算是地震来了,也不会倒塌。
舍弃了以前在鹿儿岛的都城,直接搬来了岛梗县,在这边选了一处靠海的地方,建立了新的都城。
此时,人们顶着严寒,围在篝火周围唱歌跳舞,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已经从当初的地震损伤中走了出来。
毕竟,活着的人,还是要继续地活着,还是要让自己过得更好一些。
大唐那边也是鼓励移民,特别是一些贫苦之人,还有贞观七年年中,因为京察天下发现的黑户们,也都有一些,迁移到了东瀛来。
毕竟,可以跟着大唐的商贾,大唐的定远军,守着东瀛的银山。
苏定方的任务就是带着大军驻扎在这里,护卫大唐的商贾们,从此之后,不再遭受东瀛的海贼们的侵扰。
同时,也要看好了石见银山。
大唐天可汗看上的银矿,自然是不容忽视。
苏定方自然也知道如今大唐推行银币,这银矿对于大唐有多么的重要。
再加上,东瀛这边也算是一处富饶之地。
皇帝似乎也有意让大唐的商贾、子民在这边定居,减轻大唐土地不足,养不了那么多人的问题。
他没有参加外面的篝火烧烤宴会,而是要在这里,写一写新建都城的规划,还要上报新建都城的进展,以及安抚民心的情况。
同时,也有密信,要上报东瀛的一些情况。
……
就目前而言,长安城已经成为了大唐最富裕的都城,
这一点从贞观七年的夏赋,秋税中就能看的出来。
一个京师,缴纳赋税为十一万九千九百八十九贯,这里面,缴纳赋税最大的地方,在于东市、西市,以及将作监。
特别是将作监,一年缴纳的赋税,创造的财富,竟然已经能够和东西两市比肩。
大唐的税赋来源是租佣调,所谓租便是地租,一亩地租平均为两升,庸便是绢布。
将作监占地越来越多,自然要缴纳更多的赋税。
同时,陈平安提议商业税,也就是个人所得税之后,将作监在交易之后,也要按照账簿上的收支来上交赋税。
有没有偷税漏税的事情发生呢?
这么大一个将作监,有涉及到不少的科研项目,还有不少的工匠,以及工部、将作监的官吏等。
账簿可能做的也不是那么的详细,可以确认到每一笔的交易,每一笔的收入、每一笔的支出。
而根据贞观七年十一月秋税缴纳完毕之后,户部以粟米为基础价格换算出,贞观七年,大唐朝廷的总收入为八百三十一万贯。
朝堂上,百官们自然是弹冠相庆,因为这个收益已经是大唐立国以来最高。
就算是这七年来,陈平安用尽心思,促进了大唐的商业、经济的发展。
可是,他依然无法改变大唐的很多官吏,特别是民部的那些官吏们,一直紧紧地盯着国库,只在乎米粮、铜币、银币等的储存量。
大唐有多大的疆域,又有多少耕地,还有多少人口,应该缴纳多少的赋税,都是算的几乎分毫不差。
至于百姓们能不能承担起来,能不能给自己留下一点儿口粮,度过这一年的寒冬,迎接第二年的春耕,他们是一点儿都不在乎的。
若是国库一旦出现了亏空,那才是他们最大的失职。
不仅如此,他们还以为,国库要是空了,那么,大唐也可能会再一次乱起来。
所以,在官差们收取赋税的时候,采用一些强硬的手段,甚至是可能引起一些百姓们的反抗,那都是在正常不过了。
甚至是还会受到民部的那些官吏们的支持,要是御史台那边弹劾,民部这些官吏们也会和御史台当堂对账,只要是不愿意按照规定、唐律缴纳赋税的,都是刁民!
其实,大唐的税赋非常的有灵活性,特别是施行了两税法之后,这个灵活性也就更高了。
留给百姓们准备的时间也比较足,再加上,多了商业税、关税之后,对百姓们的赋税,也就是地税要降低了不少。
李世民倒是想要来一个摊丁入亩,但是这个国策好是好,却不能在这时候用出来。
这才是真正会和那些世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