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民直接把陈平安的海水晒盐之法拿了出来。
“若此法可成,大唐就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盐,产量还会非常高。”
“诸卿,此法至关重要,如何利用好,也是关键。”
众人看完之后,也都是看了看陈平安。
真的有一种想要看他脑子里面到底装了多少知识的冲动,怎么什么都会?
萧瑀第一个站出来,大声道:“陛下,此乃大唐万民之福啊!”
“有了这等海水晒盐之法,大唐以后就会有很多海盐,这晒盐之法又十分简单,比井盐的产量还要高。”
“而且,从东南海滨之地运输到关内,可走水路,就算是这陆路,也方便很多。”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说着,还忍不住,有一点儿老泪纵横的样子。
是真的眼泪汪汪了。
这也不算是什么刻意表演,又或者是拍马屁。
而是因为这盐是真的对国政来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也不仅仅是国政,还没有民生呢。
百姓们若是能够用低价的价钱,买得起海盐,吃得上盐了,那真的算得上是万民之福。
有了这海水晒盐之法,大唐的盐存量将会提高到非常高的高度。
只不过,这海水晒盐之法可以是可以,然而,后面的盐政新制,却有一些不太容易接受。
魏征站出来,抱拳道:“陛下,臣也以为这海水晒盐之法,乃是利国利民之法,若此法可成,陈平安当为大功一件。”
“只不过,这盐政新制,臣以为,还需要商榷一二。”
“若是人人都可做卖盐的生意,普通百姓又那里可以争得过那些有钱的商贾?”
“若是此政一出,百姓们争相去卖盐,不再耕种良田了。”
“岂不是有损粮食之产量?”
“更多的百姓们弃田从商,试问,农夫减少了,而人却未曾减少,那些还在种田的农夫又能够种出来多少的粮食?”
“一旦粮食养不了大唐全天下的百姓,那些从商的农夫,手中就算是有钱,却发现自己买不起粮食,是不是依然会饿死?”
“其二,这些普通百姓就算是卖盐,他们没有什么钱,又如何参与其中?”
“是不是要他们卖了手中的田,然后拿钱买了盐,可他们那点儿钱,又能够买多少盐?”
“买了盐之后,他们若是定价高了,又何以卖出去?”
“商贾们有钱也有人,他们的手中的盐,可以卖一个低价,也能赚钱。”
“普通百姓又该怎么办?”
“这不是让百姓们卖了手中的田,去当一个商贾,却发现,挣得了钱,也买不起粮食,养活不了一家人。”
“此制,颇有一些南辕北辙之意。”
李世民听完,也觉得有道理。
直接在盐政新制上面做了修改。
不可能人人都去从商的,就是这炒茶手艺出来之后,也是有过规定,茶农是茶农,不可轻易更改。
可以放弃茶农身份,去种粮食,但是不能毁了良田去种茶树。
大唐需要保持农田的耕种面积,也需要保证粮食的产量是递增的,而不是在减少。
一旦减少,很容易就出现粮荒,要是大面积粮荒了,那他这个李唐的江山也就不稳了。
所以,在这个还是男耕女织,还是小农为主的时代。
根本就不可能人人从商。
这也是防止土地兼并的手段。
商讨之后。
也就定下来了盐政新制。
商号可以申请盐引,有了盐引,可以去海边挖建盐田。
不过。
这些盐田也都是属于大唐朝廷的地产。
也就是租地。
把一些适合晒盐的地方,租出去。
商贾们租下来之后,可以在那里建立盐场,自己晒盐,晒出来的海盐,可以自行售卖。
在盐田还没有建立起来,以及晒盐的存量并没有体现出来之前,自然是不能直接官方定价。
一开始的海盐肯定没有那么多,至于能不能成,也是一个问题,再加上,晒出来的海盐好不好吃,还是未知呢。
其二是直系亲属有做官的,不许申请盐引,这是避免官商勾结。
第三是不可以欺行霸市,利用不法手段对付竞争对手,一经发现,直接收回盐田、取消贩卖盐的权利,且十年内不可再次申请,之前交的租金不予退还。
第四是租金一年一交,每一年,还要接受御史台的审核,是否存在不正当竞争,又或者是霸占其他盐田,又或者是其他违法之事等。审核合格之后,继续签订租田合同,然后继续晒盐卖盐。
这个就是新的盐政,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这个大冬天,犹如一把火一样,烧起来了。
商贾们一个一个开始四处打听,想要得到盐引,甚至是直接用钱来打通关系。
很快,第一批盐引出来了。
大唐楚州盐城县海边设三处盐田,直接就在盐城的地图上规划了三处,北部、中部、南部,就三处。
多了也不行。
多了容易造成拥挤和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