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撒花!(不是
总之,第一卷写完了,随便和大家聊几句天,因为是想认真分析一下目前写得怎么样,分享一些我的创作感悟,我就不喵了。
今天一早起来看到书评区有读者发了条很有意思的评论:“这本书很神奇,看起来不觉得爽,但是想起来的时候又会点进来看看……”
让我来先解释一下这个问题,一般来说,现在起点的网文我觉得大抵可以分成两种写法吧。
一种是追求沉浸感,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觉得书里是一个真实的世界。
另一种就是最常见的追求爽感。
一些白金大神喜欢用沉浸感的写法,但新人这样做大概率会扑街,最好还是老老实实写爽文,练好基本功。
我比较贪心,想要试试看两者能不能兼顾。
然后就失败了(
所以并不是我不想写得爽,是我太注重沉浸感牺牲了节奏感,没能写得爽,非常抱歉o(╥﹏╥)o
不过所幸并没有完全失败,至少有前述这样的书评在,说明沉浸感和代入感还是写出来了的,只是爽感方面非常不足。
其实想要更爽的话,改一下就可以了,把唐煌第一卷那些副本的攻略速度加快,完成各個试炼的步骤省略掉,直接写成签到文,到了东京后就一口气点亮大量传送点,获得庞大的灵力和各种技能、道具,十章之内无敌后出山,去平推那些高阶高难副本,震惊整个东京都的小柜子。震惊完之后发现“罪渊”,回到实力层次更高的东京废都,树立新的目标,这样这本书也就可以写下去了。
这样写我不是不会,只是就很难给你们一种真的在亲身探索东京的感觉了。
我斟酌再三,还是想多写点细节,把我在国外看到的感受到的东西,更多地分享给大家,让大家获得更好的沉浸感。
我尝试了在保持这种沉浸感的前提下,尽量写得爽一点,但显然有所欠缺。这是以后需要改进的一个点。
因为虎少爷的这部分写得数据太差了,这本书在推荐位和数据层面上其实已经扑街了。不过也不用担心我切书跑路,因为书刚发出来两周的时候我心爱的编辑已经喊我切但我赖着没切了……
我以前也是知道怎么写爽文的,自从随心所欲地写完第一本《名著之旅》后,我开始想要追求成绩,于是学习了爽文的写法。
然后在扑街切书了大概三本后,第五本《我活在游戏之中》起初的推荐数据终于还可以,有了点写出精品的希望。
结果上架后剧情就崩了,因为前面写得太爽节奏太快了,上架后我根本把持不住剧情,血崩到我自己根本不知道该怎么继续写下去,最后只好发了大纲给读者看后面结局,冒充完本。
之后很久一段时间,我都没有写书了。
因为我发现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写了。
最早写小说的时候,我是很快乐的,哪怕不赚钱,莪也写得很开心,只要看到读者吐槽一两句书评,说自己笑了,哭了,我都开心(当然哭了更开心)。
但为什么写作技巧不断熟练后,反而失去了这种快乐呢?
作者互相安慰时会说,不要在意切书,成绩不好该切就切,切书虽然痛苦,会被读者骂,但等赚到很多稿费,就快乐了。
那么,那些写出万订、写成十二天王,最后又烂尾太监,然后新书不断扑街切书,陷入新的痛苦循环的作者,他们为什么也不快乐呢?
他们明明已经拿到很多稿费了。
最后,我经过痛苦的思考得到的答案是——
我无法再感受到创作的快乐,是因为我被异化了。
马克思认为,人在劳动过程或创造劳动产品的过程中无法获得快乐,这说明劳动被异化了。
在网文这行,推荐位、大数据这些东西都在异化着作者,让作者被数据推动,去写能获得更好数据的作品,久而久之陷入“数据焦虑”。
这就导致了很多作者数据一不好就切书,再写一个新的开头试试看数据,到最后因为切得太多完全丧失了创作的能力和心气。
读者亦是这种资本异化下的牺牲品。
但是请明白,我说这个并不是在批评现有的大数据和推荐位制度。
事实上起点在这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了,而且也在不断地努力优化,指望起点一家去抗衡整个行业的底层逻辑,这是不理性也不客观的。
甚至有问题的也不是网文行业,而是整个以大数据为导向的网络本身。
“大数据”就是信息时代的“资本”,在异化着我们各行各业的每一个人,我们的劳动、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喜怒哀乐,最后都会化作这些数据的一部分,用来提高“颗粒度”,成为“抓手”,解决“痛点”,降本增效,赚取更大的利润。
想明白这些后,我又开始写书了。
既然导致我不快乐的原因是异化,那我就一边抗衡异化,一边努力继续创作就是了。
当然,这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就难了,毕竟人都要吃饭,都要生活,绝大部分作者都做不到不在乎稿费为爱发电。
这方面我作为兼职作者,顾虑可以略微少一点,但也只能说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