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机关里来了一支笔杆子
公元 1983 年 7 月,江山县委宣传部迎来了一位朝气蓬勃、英姿飒爽的年轻小伙儿。他的到来犹如一股清新的春风,给这个略显沉闷的机关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这位年轻人名叫海天,他是由县委宣传部直接从当年毕业的大学生档案中精心挑选出来,并调入宣传部工作的。
然而,对于这样的安排,县教育局负责分配工作的同志却感到十分困惑和不解。
首先,根据原定的分配计划,海天应该和他同校同届的十余位同学一起被分配到农村中学去担任教师;其次,海天上大学时主修的专业明明是数学,而宣传部的工作则更侧重于舞文弄墨,这显然是专业不对口啊!基于这些考虑,他们决定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这一情况。
在那个年代,教育部门绝对称得上是极为强大且极具影响力的职能机构之一。这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几乎所有的大中专毕业生都必须按照省市所设定的分配指标与去向,首先被派遣至各地的县级教育局。接下来,则由教育局携手计委将这些毕业生合理地分配到各有所需的单位之中。
在改革开放的首个十年里,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与重视。大多数大中专毕业生在填补了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空缺之后,剩下的人才方才会被分配到其他相关部门。
不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县委县政府机关并不在此列。
州教育局考虑到海天所学习的专业是数学,便觉得他理应被分配到农村中学去担任教师工作,以进一步强化农村地区的教师团队实力。
然而,将其分配到宣传部似乎有些违背既定的分配原则。于是乎,他们特意致电县委办公室,表示希望县委主要负责人能够亲自过问此事,将海天退回给教育部门重新安排。
谁知,江山县委却给出了这样的答复:“关于海天的工作分配问题,是县委常委会集体研究决定的,按照工作特别需要办理的,决无退回教育局的道理。你们教育部门需要人,难道我们县委机关就不需要人?”
打电话的市教育局的领导讨了个没趣,便捏着鼻子不再吭声了。此刻的他,内心充满了尴尬和无奈。
而海天自己也未曾料到能直接被分配到县委机关工作。毕竟,与他同校同届的同学们都被派往了农村中学任教,其他院校的毕业生也都被安排到了基层岗位。
在这众多人中,唯有他一人能够直接进入机关工作。然而,他深知自己的家庭背景在众人之中应属最差。
事实上,他能够被分配到县委宣传部工作,这个结果早在大三时就已经注定了。
1981 年的秋天,海天的恩师李老师凭借其卓越的文才,成功转行调入县委办,并担任县委常委秘书一职。由于李老师的才华横溢和地位显赫,他不仅在县委主要领导面前有一定的话语权,就连县直其他部门的领导也对他颇为敬重,都会给他几分薄面。
1982 年春天,阳光明媚,万物复苏。海天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返校继续学业的旅途。
这一年他已经进入了大工,再读一年,他就毕业了。
当他路过县城时,决定停留一天,专门拜访自己的恩师。
李老师见到这位得意门生的到来,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
他们坐在一起,亲切地交谈着。老师详细地询问了海天的学习情况,当听到海天热爱文学并已经阅读了大量中外名着后,老师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和赞赏。
随着对话的深入,老师了解到海天文采斐然,文学修养更是有了质的提升,这让他感到无比满意。在内心深处,一个计划开始萌芽。
第二天上午,当海天准备向恩师道别时,李老师若有所思地看着他,然后意味深长地说:“海天,暑假回乡时,记得一定要再来找我一次。我会介绍一个特别的人给你认识。切记,切记!”说完,老师嘴角微微上扬,反复叮嘱海天,似乎对内心的计划充满期待。
“好的,李老师!”海天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并带着满心的好奇离开了。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暑假已至。海天按照约定来到了李老师的身边。
经过李老师的引荐,海天终于见到了那位神秘人物——县委通讯报道组组长国良老师。
国良中等身材,面容精瘦,两眼炯炯有神,说话时手舞足蹈,风趣幽默。
在接下来的几次交流中,国良被海天的才华所吸引,对他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而海天也从国良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这段经历成为了他人生中的一段重要回忆,也为他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后,国李二人联名将海天推荐给了宣传部和县委的主要领导.,得到了两位领导的一致认可。如此一来,海天的毕业分配竟然提前一年就尘埃落定了。
然而,这一切都是在暗中悄悄进行的,海天本人对此毫不知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