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似白纸 > 武侠修真 > 帝:山河少年行 > 第91章 三教儒佛道各有千秋,比武选班长书童上阵

第91章 三教儒佛道各有千秋,比武选班长书童上阵(1 / 1)

虽说秦子玉的枪技有了防御体系,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只不过这样的五行相生过于粗糙了,防御体系的成长并没有区配进攻体系,还需要继续打磨,使得两大体系并驾齐驱。

由于考试仍在继续,秦子玉并没有急于打造自己的枪技,而是准备儒道学院的考核。

关于儒道的六艺,秦子玉并没有什么独特的见解,而是以前人的成果打磨己身,也算是一种进步。

诗以修身,腹有诗书气自华;书以养德,字如其人,温润如玉;礼仪之邦,礼多人不怪;易既为八卦之易,也可以理解为交易或交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御为驾驭马车,亦或是骑乘马匹远行,更可以理解为御下之道,这是一种管理策略;射是个人武力的统称,大道三千,殊途同归,通行天下,以武为凭,可以除暴安良,可以护己周全。

毕竟百家争鸣,匪家也有一席之地,儒脉子弟想要通行天下,武力才是最大的底气,也是通行的保障。

秦子玉终于知道,原来所谓的百家争鸣,并不是简单的文道理念之争,而是武力之争。没有武力保障的思想,终将烟消云散。想要以德服人,先要让对方安静下来,耐心的听讲。何以服人,唯有拳头而已。

接下来的佛学院,秦子玉学会了两大理念,既有普渡众生,也有怒目金刚。

普渡众生,以德服人;怒目金刚,武力镇压。天下武功出佛门,不仅契合了儒道的有教无类,更是让那些以佛门武技傍身行走于天下的人充当了宣传者,再加上众生皆苦于当下,寄希望于来生,求佛自可以安心,或许可以化解心中的郁结,自我开解,才有动力好好生活。

关于道学院,秦子玉似乎明白了为何难以碾压佛门的真正原因。

道家讲究一切随缘,道法自然。这也就是说碰上了才有机会了解,仅凭道听途说只会误入歧途。这样一来,唯有德高望重,才有传承的资格。更何况道有正邪之分,这无异于将道的力量一分为二。仅凭一半的力量,就与佛门并驾齐驱。这样算下来,道家似乎也不弱,只是自古正邪不两立而已。

特别是在择人方面,道门讲究缘分,唯有合了眼缘,才能列入门墙。佛门旨在劝人向善,只要有向善之心,愿意诚心加入,就可以在佛门拥有对等的身份地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就是明证。恶人不再杀人,对于活着的人来说那就是佛。

至于那些已经被杀死的人,须知道,死人已经完全丧失了人的属性,自然无法享受作为人的相关待遇。总而言之,死人是没有权利的。

佛门之法在于渡人,引人向善即为功德;道门之法在于渡己,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唯有正己,方可教化他人。

通常情况下,道与德密不可分,倘若无德,便是恶道,邪门歪道。

就拿碰上恶人来说,佛门子弟会劝人向善,实在是劝不了才会有怒目金刚。道门子弟只能惩凶除恶,弘扬公平正义。

道门的降妖除魔,是消灭坏人。通常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佛门讲究度化,引导恶魔向善,收归己用。即便是有战损,也会获得新成员作为补充,总的来说只会越来越强大。

这样的理念差别,直接导致了发展方向的不同。

接受道门的缘分,就必须要放下自己的东西,迎合道门的传承之法。佛门可就不一样了,只要有向善敬佛之心,所拥有的一切就可以成为佛门的一部分。武道本无善恶之分,用之正则正,用之邪则邪。

佛门的兼收并蓄,自非道门的根正苗红可比。

关于振兴道门的策略,秦子玉浅尝辄止的提出了两个办法:一是大善天下,布道人间;二是以道门为总纲,改良天下修行法门。

方案是有了,至于道学院的老师们是否会采纳,秦子玉心里没底。毕竟正邪之争永恒,以至于矫枉过正,天下功法也有了正邪之分。

其实在秦子玉看来,很多邪功只是继承者误入歧途而已,完全可以借助道门总纲进行改良,从而可以在不为恶的情况下修行并取得一定的成就。

接下来的三大科目,秦子玉只是按部就班的作答,但求问心无愧,不管最终结果。

墨家、法家、农家的理念都有用,墨为工,可以改造环境,更为宜居;法为秩序,大道为公,有约束的自由才不会影响到别人的自由,从而享受真正的自由;农为人之本,民以食为天。

通过前面几科的考试,秦子玉终于对自己的成长方向有了独特的见解。对于万族学院的九大科目,他并没有专注于一家,也没有一股脑儿的全盘接受。而是学习儒道的做法,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样一来,儒皮,道骨,佛心,墨艺、兵身合而为一,才能打造强大的自己。

秦子玉悟了,身具百家,独行一策。这一策便是利字策。学谁用谁有利,那就学谁用谁。

终于轮到青龙学院的考核了,十八神龙巷成了所有新生的噩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新小说: 诡侠异踪 命运与征服剑誓 凡人修仙:开局合欢宗大师兄 问道灵缘 我为神剑狂 让我们创造一个世界 天路仙缘传 凡人飞升录 开局成圣却做了上门女婿 畜人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