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养着别人家的孩子还不自知。
这就是大问题。
警方询问过徐玉玲的几个妯娌,当初宋家还没分家,一大家子十几口人住在一个院子里,并没有发现有陌生人抱着小孩来家里。
徐玉玲的孩子也很正常。
只是突然某一天有人发现了那孩子长变了。
而且,“那时没分家,吃住都是家里,所有的钱也都由父母管着,我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听到这话肯定觉得很可笑,可那时候都是这样,一家人互相扶持,才能混个温饱,才不会被饿死,所以啊,就算有人来,他们也没钱买。徐玉玲他们是在宋时三岁的时候闹着分出去的,也是从那时候起,家里的钱财才慢慢分开,虽然还住在一个院子,但钱都是各管各的了,后来,老爷子干脆直接分了家,分了田地。”
当时住在旁边的邻居也证实了徐玉玲婆家大嫂的话。
村子里多少双眼睛呀。
别说是家里添个人,谁家来了亲戚,就是谁家今天桌上多加了碗豆腐,一个人知道,全村都知道了。
瞒不过的。
别以为乡下人就愚蠢无知好蒙骗,没有文化不代表就不精明。
偏生村里一个人都没发现宋建华家孩子是怎么换了的。
住在同一屋檐下的都不知道,徐玉玲这个跟儿子朝夕相处的亲妈都不知道.
问题大了。
很显然,有人在说谎。
徐玉玲一跟婆家吵架就抱着孩子回娘家,而她从婆家到娘家,足足有七八公里的路,那时候路不好走,又带着个孩子,得花小半天才能到。
而这路上的时间,是唯一的,只有她一个人的时间。
时间过去太久。
很多事,即便当时觉得奇怪,时隔多年,也都忘了。
但只要做过,都会留下痕迹。
警方拿着宋时的照片沿路走访,又沿路打听。
只几天就打听到有一户人家在三十年前丢了小孩。
是个男孩。
再把宋时的照片一拿出来。
那人一下子认出来了:“哟,这不是田志高家的儿子吗?你们怎么有他的照片?没听说他家最近要有人回来啊,我事先说明,我可没他家的电话号码啊。”
他以为是来追债的。
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先否认了再说。
前来走访的工作人员对视一眼,有戏。
便问他田家的事。
那老乡先是死活不说,说不知道,跟田家不熟。
一副生怕惹上麻烦的样子。
走访人员就换了个问法:“田家有没有丢过一个孩子?”
老乡:“.”
“还真有!”
“怎么你们问这个做什么?是那孩子找到了?”
他眼睛发亮。
追债就算了,聊八卦他绝对是配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是不是他我们还不确认,你这边先说一说田家那是怎么回事吧。”
“行。”老乡一口答应,满脸骄傲,“这一片就我跟老田家隔得最近,几十年的老邻居了,我跟田志高他爸可是打小一块儿长大的,他家就一个儿子,那个年代,还不兴去外面打工,可他儿子就去了,胆子大得很,后来还找了个城里姑娘结婚,没两年就得了一对双胞胎儿子,那时候,谁不羡慕他家好福气。”
“双胞胎?那后来呢?”难道两个都丢了?
“这家里添丁进口,老田家老两口高得不得了,把家里的鸡鸭留下生蛋的,其他都拎着去城里了,还在村里到处买鸡蛋,凑足了两百多个,哦对了,双胞胎是在城里医院生的,生了就直接在那边坐的月子,两个老的去了城里,结果才半个月就回来了,两人只说在那待不惯,放心不下家里的鸡鸭子跟猪,别人问起他们儿子媳妇孙子,也都说好。”
“其实谁还不知道呢。”
“家里那点东西值个啥,临走前托我照看着呢,能有两个大孙子重要?谁家还没点鸡毛蒜皮的事呢,还不是儿媳妇不好相处,嫌弃他们,把他们赶回来的。”
“说是他亲家在帮着照顾,这人一多啊,事不就多了吗。”
“可亲家家里也有事啊,娘家兄弟结婚,人家儿媳妇也不乐意了,跟女儿比,肯定要更在意儿子的想法咯,就回去了。”
“双胞胎不好带的。”
“田志高要上班,他老婆一个人带两个娃,就带不了,又不愿意把老人婆喊过去一起带,年轻人嘛,自己住惯了,就不愿意有人在家里指手画脚的,你也知道,老年人就喜欢说,有时候难免多嘴了点,就讨人嫌弃。”
“没办法,两人决定送一个孩子回老家带。”
走访人员挑了下眉,“意思是一个跟着爷爷奶奶,一个跟着爸爸妈妈?他们就不怕离开父母的孩子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