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两人离开。
殿内陷入了寂静之中。
朱棣斜靠在软榻之上,半眯着双眸不时皱着眉头。
老二对程朱理学下手?
如此惊天言论,与手段着实有些出乎他的预料。
就像朱高煦说的那般,程朱理学虽有不少弊端、但在朱棣看其于朝廷现如今情况来说亦是利大于弊。
但想着老二的一通分析,倘若仔细琢磨、品味的话,其中所蕴涵的道理,危机也是显而易见的。
不可否认,大明如今的制度,对于读书人来说太过于优待、有利,致使不少人已经忘乎所以、自视甚高,把自己的位置摆的太高了。
且正是因为读书人的身份尊贵,大明不少的百姓为了自己的子女能够出人头地、成为读书人、成为士族,不少皆是勒紧裤腰带、砸锅卖铁、卖田地,供其读书。
望子女能够借助科举考试..一跃为官。
如此看似不失为一件好事,百姓知荣辱、上进,但也正是这般,也导致了那些个田地,百姓们赖以生存的东西慢慢的从他们手中流逝。
而每年朝中为官、放榜的名额就那么多。
大明这么多百姓,那么多芊芊学子,如何又能够分到每个人的头上。
终究大多数人名落孙山、散尽家财都没有一丝丝的可能。
且就算成功金榜题名、入朝为官的学子,因谋夺那個位置家中散尽了家财,上位、手中拥有了权力,屠龙勇士亦会变成恶龙,成为撰取百姓手中良田、搜刮财富的人。
这般情况之下,短时间内确实不会有什么问题,也看不到什么问题。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代又一代的流传下去....几十年、上百年之后呢?
阶级彻底固定,百姓手中赖以生存的良田全然消失,食不果腹、衣不遮体,这般情况之下倘若再遇上天灾人祸,配合上有心人的煽动。
百姓必定将着这些错误,全都归结于朝廷。
不仅仅朝廷税收会越来越少,百姓对于朝廷亦将慢慢没了对朝廷的期望。
后果会是什么?
造反?
起义?
战乱不止?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必定发生的事情。
毕竟他们老朱家的天下是如何得来的,他们心里比任何人都清楚,究其原因不就是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活不下去了致使吗?
倘若能够活的下去,能够安稳过日子,何来大明江山。
这不是杞人忧天,更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实实在在会发生的事情。
想当初太祖皇帝上位的时候,为了这些事情,杀了多少贪官污吏、杀了多少世家学子,下那么重的狠手,不就是担心百姓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吗?
且此次...贪腐之风的整顿,那些朝臣退出来的土地之类的,钱财的数量是何其的庞大?
让原本空虚的国库,瞬间充盈了起来。
堪称大明立国以来,最为充盈的一次国库。
如此结果....刚刚得到消息的时候,朱棣心中虽然愤怒、却也有着一丝丝的窃喜,原因无他国库充盈,之前他想打而一直仗亦可提上日程。
而现在,他已经全然没有了半分想要窃喜之意,更多的是心中冷意、从头到脚的冰凉之感。
极好的心情、且规划好的想法,顷刻之间烟消云散。
同时他心中亦是有着一丝丝的犹豫、惧意和不安,不由低声喃喃自语了起来:
“老二啊!老二!”
“程朱理学,你真的能够撼动吗?”
“朝廷真的能够像你说的那般....慢慢的一步步变好吗?”
“反噬...文臣的暴动....等等一系列问题...”
“老大...你真的不会从中作梗吗?”
“一旦真的开动...朝中大臣..反噬找他主持公道,找太子爷..他们父子又该如何处之?”
“钱、粮、用度、人、置办、花费可是天文数字啊!”
“大明的朝堂真能够支撑起来吗?”
“哎.....”
想到这里,他一声长叹,不禁微微有些头痛,下意识伸手揉了揉略显有些肿胀的太阳穴,脸上神情不时变幻,心中亦是起伏不颤动不止。
不知过了多久,朱棣坐直了身子,冲着门外大声吩咐道:
“来人!”
“传令锦衣卫总指挥使,严密监视太子、汉王、朝中文臣、等人的一举一动。”
“但凡有任何异动,速速上报起来。”
“传兵部尚书、户部尚书,二人速来朝中见我。”
待到吩咐完一切,朱棣像是想到了什么,不由的嘴角微微上扬,咧了咧嘴角脸上挂着淡淡笑意:
“老大、老二,台子我给你们两兄弟搭建好。”
“这场戏如何唱,如何做就看你们自由发挥了。”
“斗吧,闹吧!”
“我先撤了....远离朝堂之中,让你们二人搅动风云。”
“看看如今的大明,能够在你们二人手中变成什么模样。”
“不过再离开这事....大明朝堂局势...老二你不是一直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