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看不上太学,“过些时日,我们便会离开汴京,去其他地方游历。”
苏洵附和道:“我们这次出来并不是为了读书,而是为了游遍大川江河。”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们决定先行万里路,然后再读书考功名。”他们还年轻,应该多出门看看。
王安石从小跟着他父亲宦游各地,喜欢游走在民间,体验民间疾苦。他也不喜欢待在家里闭门读书。他明年即将成婚,暂时不适合出远门。不然,可以跟宋长河他们一起游历。
曾巩听说宋长河他们二人不久后要离开,心中很是不舍。不过,他没有开口挽留他们。
“明允兄、明仁兄,你们什么时候离开,我和介甫送你们?”
“下个月走。”
王安石问道:“你们打算去哪里?”
“我们决定去应天府看看。”应天书院很有名,范仲淹曾在这里教过书,宋长河跟苏洵决定去看看,感受下应天府的文气,然后顺便跟应天书院的书生切磋下学问。
“你们要去应天书院读书?”身为读书人,没有人不知道闻名于世的应天书院,“以你们的学问,一定能进入应天书院读书。”曾巩误以为宋长河他们要去应天书院读书。
宋长河跟苏洵两人连忙摆手,“我们也不打算去应天书院读书,就是去看看。”他们真的要读书,没必要跑到千里之外求学,直接回眉州便可。眉州的书院,并不比大名鼎鼎的应天书院或者岳麓书院差。“你们可去过应天府?”
曾巩和王安石同时摇了摇头:“不曾去过。”
“要不要一起去看看?”苏洵朝曾巩和王安石发出邀请。
“我就不去了,日后有机会再与你们一起去。”曾巩的家里并不富裕,出门远行要花费不少钱,他没有这么多钱。再者,他还有弟弟妹妹照顾。
“我也不去了。”王安石对去应天府游玩没什么兴趣。
宋长河跟苏洵也不勉强他们,转移话题说起别的事情。
“对了,子固兄,我和明仁写了一篇文章,希望你帮忙转交给你的先生欧阳公。”曾巩是欧阳修的学生。欧阳修此时不在汴京,苏洵他们只好请曾巩把他们写的文章转交给欧阳修。“请欧阳公点评。”
“没问题,我会寄给先生。”曾巩乐意把有才学的人介绍给他的先生。他之前就把王安石介绍给欧阳修,让王安石也成为了欧阳修的学生。
“子固兄,麻烦了。”
“明仁兄,客气了。”虽然和宋长河他们认识的时间很短,但是曾巩很欣赏他们二人,“你们的文章,我想先生一定会喜欢。”先生最喜欢有才气的年轻学子。
“承子固兄吉言了。”
四人又聊起欧阳修。他们都非常敬佩欧阳公的学问和人品。又聊到半夜,宋长河跟苏洵这才离开。临走前,四人约好明日一起前往大相国寺的集市,看看能不能再次捡到“宝贝”。
次日一早,四人用完早饭,便前去大相国寺的集市。
在大相国寺的集市,四人都买想到自己喜欢或者想要的东西。又过了几日,苏洵和宋长河向曾巩和王安石道别,离开了汴京,前往应天府。
离开汴京前,苏洵跟宋长河又寄了信和一些东西回去。曾巩和王安石也写了信给宋嘉树和小苏轼,也给这两个小侄子买了点东西。
远在眉州的宋嘉树眼巴巴地等着他爹的回信。准确来说,是在等曾巩和王安石的回信。他觉得这两位大佬应该会写信给他。
“娘,还没有爹爹他们的信吗?”这几日,宋嘉树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问此事。每天都要问好几遍。
史湘玉轻轻捏了捏儿子的小脸,“就这么想你爹爹啊。”
“我不是想爹爹,我是在等两位叔叔的回信。”
“你爹爹新认识的朋友吗?”史湘玉疑惑地问道,“你为什么要等两位叔叔的回信?”
宋嘉树理所当然地说道:“我给他们写信了啊,他们应该会写回信给我,这叫礼尚往来。”
史湘玉被儿子这句话逗笑了:“哎哟,你还知道礼尚往来啊。”
宋嘉树一脸傲娇地说道:“我这么聪明,知道礼尚往来不是很正常么。”
史湘玉被儿子这副得意劲儿可爱到了,忍不住亲了亲儿子的小脸。
“是是是,我们二宝最聪明了。”
“娘,什么时候才能收到爹爹的信啊?”
“要在等几天,等信到了,娘立马拿给你看。”
“好吧,那我再等几日。”
须臾,宋嘉橘从史家下学回来。
今日,史湘玉没有带两个孩子去隔壁吃饭,因为苏家来客了,是程瑾初的娘家人。他们不好过去打扰。
“娘,舅妈说汝南王府的一个嬷嬷要回眉州养老,她准备请这位嬷嬷教导我们规矩和礼仪。”
史湘玉听到这话,立马放下手中的碗筷,神色有些激动地问道:“当真?”
宋嘉橘重重地点了点头:“当真,舅妈说这个嬷嬷的老家就是眉州的,她无儿无女,她的侄子侄女要接她回来养老。”
“王府出来的嬷嬷,礼仪规矩不会差。”像从汴京王府出来的嬷嬷,可是香饽饽,谁都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