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战斗,就让中山国吃了一个大亏,损失了一位上卿,让联军的士气,也受到了一定的打击。
好在中山王也反应迅速,很快稳定了军队的情况,才没有造成更大的骚乱,不过队伍的秩序要好了很多。
当到达第二处蛮族部落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联军只是把部落围了起来,并没有直接对部落进行攻击,毕竟夜晚战斗不太方便,只依靠火把和火堆,很难有太大的作用。
一直等到了新的一天,才开始对蛮族展开攻击。
这同样是一处万人部落,这次没有像上次那样,采取各出一万的办法,因为中山王已经意识到,自己中山国的士兵,确实要弱一点。
但是这么多的军队,也不可能同时进攻,因为蛮族部落也根本装不下这么多人。
依旧采取的是各负责一个方位,至于战斗方式和数量,就没有什么太大的要求了,但是必须在一天之内结束战斗就行。
同样是谁先攻入蛮族营地内部,谁就获得这次的胜利,将会获得四成的奖励,剩下的其他三家平分。
对此,厉夏对于江枫的要求依旧只有一点,那就是保存实力,不需要用人命去堆。
能够赢了最好,输了也没有关系。
上次炎国赢得了胜利,这让炎国出了一次风头。
不过厉夏不太在意这些东西,他比较在意实际利益,好处和付出不成正比只是一个风头罢了,要不要又能如何。
而且中山国希望通过自己的军事,实现对另外三国立威的目的,但是炎国没有这样的追求,自然也没有必要和中山国去争夺这个位置。
关键是一直抢中山国的风头也不好,别把人家逼急了,平白无故给自己增添麻烦。
他已经知道了三国要合兵,自然有一个最高统帅,中山国势在必得,如果次次被炎国抢了风头,即使人家嘴上不说,心里也肯定也会多想。
厉夏定下了基调,剩下的战斗就交给了江枫和管元焕两人自由发挥了。
这么做的目的,一来是厉夏不懂行军打仗,也不喜欢微操一类的,他喜欢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如此一来,成功的可能性更大,胜利的几率也比较大。
一位明君不需要他有多少才能,也不需要他的实力多么强悍,只需要能够把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位置,并且充分的信任和支持就完了。
另外一个目的,是厉夏在刻意培养江枫以及管元焕。
说实话,按照潜力以及统兵能力来看的话,其实厉夏更加看好管元焕,这位是真的从最底层摸爬滚打上来的,如今又得到了孙夫子的信任,收他当做了自己的弟子。
这一点,是江枫以及厉庸都没有办到的,说明孙夫子收弟子,看的并不是背景,而是这个人的潜力一类的。
管元焕却做到了这一点,厉夏可没有给他说好话一类的。
而且从这一系列的表现来看,管元焕也是进步飞快,也有管理的才能。
江枫比较适合做冲锋陷阵的大将军,管元焕比较适合排兵布阵的统帅,这一路下来的炎国军队露营,以及赶路的阵型,都是管元焕在做。
看好是一回事,但是厉夏也不能直接破例,让他成为大将军之类的,这不符合炎国的规矩。
多少也有点拔苗助长的嫌疑,没有这些经历,他也不一定能够成为合格的统帅。
现如今炎国有十等军功制,一切都有依据,厉夏随便插手,今天提升这个人,明天提升那个人,那十等军功制不就成了没用的依据了嘛。
厉夏不希望自己来破坏这个规矩,毕竟一个规矩的确定,比毁掉一个规矩难多了。
一个规矩可能需要几年,几十年上百年形成,但是毁掉也许只需要一个举动就可以了。
军功制是厉夏立的,也考验厉夏的诚信。
所以他不会破坏军功制的,但是却可以给你一个发挥才能,实现价值的机会以及舞台。
这次春狩就是舞台之一,因为军功制太晚了,管元焕还没积累那么多的军功,只不过是缺人,才让他走了现在的位置。
不过想要坐稳了,就要看他这次在春狩的表现了。
江枫其实也可以做一把刀,一把锋利的刀。
自从江枫当兵以来,每逢有战,江枫必当首当其冲,一直冲在最前面,虽然这么做很危险,但是对于士气的鼓舞可是很大的。
手下人看到大将军都不要命的往前冲,为了自己的前程,自然也不怕死了。
所以目前来说,炎国国家小,兵力有限。
一位勇猛的将军,作用要远远大于一名统帅的,更何况炎国已经有一位了,炎国也养不起那么多。
没有那么多的战略去发挥,不过炎国能够强大起来,到时候需要的统帅就比勇猛的将军好多了。
所以厉夏在思考让谁领兵的时候,想到了这么两位。
太尉需要坐镇,谋划炎国的邻居蛮族部落,厉庸留在家里,厉夏其实就是为了以防不测的。
江枫和管元焕,就是这次战斗的目的,需要他们两个合作,没有太尉坐镇的情况下,去打好每一场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