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里八月初三的时候,郑王府上添了一桩喜事,王妃顾氏生下了他的嫡子,也是郑王的第二个儿子。
郑王得了嫡子,太皇太后十分高兴,特意让金嬷嬷去郑王府看了两回。连皇后都吩咐夏荷备上东西,去贺喜他们夫妻俩。
金嬷嬷回来说,小世子生来带着胎发,整个人红彤彤的,长大后随了郑王郑王妃肤白。
郑王太妃还特意进宫来,说是先帝没来得及给孙儿取名,所以让太皇太后做曾祖母的赐一个,好保佑他平安长大。
太皇太后想了半宿,给选了个泽字,以示他能有长辈福泽的意思,又送了一个刻了细字的项圈。
太皇太后如此重视,其他嫔妃也聚在一起,预备给小世子添份满月礼。特别是永乐宫和永宁宫里的敏贵人、许美人、柳美人,她们是一起选秀的,许美人在宫外的时候与她就是手帕交。
永乐宫敏贵人想要孩子的很,瞧着宋贵人跟着王美人一起过来了,红着眼酸她,“宋贵人从未做过生身母亲,怎么懂细致的照顾幼儿?”
王美人拉宋贵人过来可不是让敏贵人得罪人的,她赶紧帮腔道,“姐姐们都还年轻,做了生母母亲也是头一回,好在有那些有经验的婆子在,总会照顾好公主的。”
敏贵人不看她,明明她们一起进宫,最开始也是四人中相处好的,这会子她倒和后来的宋贵人处上了。
宋贵人早就见识过敏贵人找事的德行,听见她的酸话,只笑道,“妹妹放心,公主娇弱,姐姐和王妹妹定会好生守着,不负陛下和皇后娘娘期望。”
话不投机半句多,即使许美人和柳美人打圆场,她们也没说几句就散了。
等回永宁宫的路上,王美人同宋贵人走一处,笑着谢她,“还未私下去谢姐姐,我那两个堂兄写信回来了,说是得了将军照顾。”
王美人家里有伯爵位,混到如今和其他人一样平平,也多是家里权柄不盛,子孙并不得力。
往常她和柳美人跟在敏贵人和许美人身后随意混着,偶尔与宋贵人来往几次,日子不好也不坏。
前些日子皇帝让她和宋贵人一起照顾五公主,没两日家里便塞了银子进来,说是两个堂兄弟到了宣仁将军麾下,直接做了将军亲卫。
宫妃们被困在这红墙之内,过得好与不好,全凭着上头的喜爱,还有与家里的互相阻力。
皇帝把她们用五公主凑到一起,宋贵人家里在外头拉拔了王家两个兄弟,王美人在宫里使着家里送的银子,也会宋贵人对投桃报李,不让她行只单影。
听着王美人道谢,宋贵人同她笑的和气,“妹妹与我不必客气。”
这边宫里还在商量小世子满月送礼,郑王府那头洗三过后,才刚刚十几日,郑王妃生的小世子就没了。
太医院的太医都被叫去瞧了,几天的孩子,出生时连个黄疸也没有,身上也不发紫发青的,只听底下的奴仆说,是奶嬷嬷晚上忘了关窗,让小世子受了风,高热惊厥。
太皇太后听到这话的时候还给愣了一下,这暑热的天气,小孩子受了风?
还有那伺候奶嬷嬷,太皇太后问过的,三个奶嬷嬷,四个大丫鬟一起照顾的。
七个人照顾个小婴儿都忘了关窗?
太皇太后疑心又气愤,幼儿常有夭折,可是也没有这样荒唐的说法!
太皇太后不信意外,指了金嬷嬷,让她亲自带人去郑王府查。
郑王妃还在坐月子呢,这会孩子没了,也挣扎着出来,说是要给孩子主持丧仪。金嬷嬷瞧她年纪轻轻,一副即将枯败的样子,拜过郑王太妃,就扶着她,让她歇一会,太皇太后会给她们母子找个真相出来。
金嬷嬷话音刚落,就听见耳边郑王妃压抑的哭声。服侍她的丫头们更是六神无主,月子里出来已经产妇是大忌了,瞧见王妃哭也不说劝一劝,竟然也跟着一起哭了起来。
金嬷嬷老成持重,见她这一屋子丫头不顶事,撑着脸让自己带来的宫人扶王妃回去。
让另一个厉害的女使跟着管事去看那几个意外害了小世子奶嬷嬷和丫头。
自己则亲自去看了小世子遗容,还有屋里的布置。
小世子才去世不到六个时辰,身上的肉还是松软的,照顾他的人说是受了风,发热、头痛、止不住哭泣,还哭倒了嗓子,只半天多的时间,就有了咽喉上的炎症和腹泻症状,太医用药给乳母,又用熏蒸之法都没有作用。
到夜里时反复高热,直接惊厥没了。
金嬷嬷带着宫中女医翻看了他的遗物,并没有是异常。
郑王跟在她们后头,勉强笑着,“都是我们不懂事,让皇祖母操心,辛苦嬷嬷跑一趟来。”
金嬷嬷心里叹了口气,便问起小世子的身后事。
郑王声音干涩,“请了道观的师父来,给做法安葬,皇兄说,就葬在宫里敏贵人那个孩子旁。”
金嬷嬷点了点头,宫里出生没到周岁就夭折的孩子,都是差不多的仪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