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美君听闻此言,心中一紧,面上却浮现出坚定而温暖的笑容,仿佛冬日暖阳融化了冰雪。
她俯身轻抚母亲的手背,满脸孝顺地回应:“母亲,您放心,只要我有口吃的,就有您的份。您养我小,我定会养您老。如果您在姜有财那里住得不舒坦,从今往后就住在我这儿,我这三个儿子绝不敢有任何怨言。”
她的语气里,充满了不容置疑的承诺,仿佛为母亲筑起了一座坚实的避风港。
孙老太太愣住了,原本焦虑的目光凝固在女儿那张写满决心的面庞上。
她望着女儿的笑容,那笑容如同初春绽放的桃花,美丽而坚韧,却又让她的心中泛起一阵酸楚。
脸色骤变,她用力推开姜美君:“我只是让你给点钱,谁想跟你一起吃住!我有儿子!”
话语中,夹杂着难以言表的复杂情绪——既有对姜美君无私付出的感动,又有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与自尊心的挣扎。
然而,姜美君并未因此动怒,她的眼神依旧平静如湖水,只是微微叹了口气,转身离去,继续投身于忙碌的生活之中。
那背影虽然瘦削,却透出一种坚毅的力量,仿佛在告诉所有人,无论遭遇何种困境,她都将坚韧不屈地守护家人。
接下来的日子里,姜美君依然每天早早带领全家外出,踏着晨曦微光,辗转于各处大小集市。
无论是炎炎烈日下,还是寒风凛冽时,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每当夜幕降临,他们总会带着疲惫却又满足的笑容回到家中。
每晚,姜美君总会亲自买来鲜嫩肥美的鸡,耐心炖煮成香气四溢的鸡汤。
那汤香,如丝如缕,飘散在静谧的夜晚,成为卫家沟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不久,卫家沟的乡亲们都知道卫家老太太带着全家做馄饨生意,且搞得有声有色。
他们的勤奋与坚持,赢得了邻里们的赞誉与敬佩。
那热气腾腾的馄饨摊,宛如寒冬中的篝火,给人们带来温暖与希望。
望着姜美君一家又乘着刘伯的牛车缓缓离去,村头大榕树下的老妪、妇人们不禁闲聊起来。
一位老妪皱着眉头,颇为心疼地说:“那鸡汤香味儿,昨儿晚上我又闻到了,把我家孩子馋得半夜睡不着觉,闹腾得不行!”
另一位妇人接过话茬,略带疑惑:“你们说说,一只鸡得多少钱?卫家婶子这么舍得花钱,就凭她卖的那个馄饨,能赚回买鸡的钱都难说!”
又有一人附和道:“还天天雇刘伯的牛车接送,我听说一天就要十文钱呢。他们赚没赚到钱不好说,但刘伯肯定是没少赚。”
尽管众人议论纷纷,但姜美君一家人并未受其影响。
他们坚信,只要心中有爱,手中有勤劳,生活总会回馈以希望。
而那一碗碗热腾腾的鸡汤,不仅滋养了他们的身体,更温暖了他们的心灵,成为他们在困苦生活中坚守信念、砥砺前行的动力。
铁蛋在晨曦微光中早早醒来,那股子百无聊赖的劲头如同附骨之疽,令他无所适从。
他慵懒地倚靠在门槛上,口中叼着一根随手折来的细枝,权当是消磨时光的剔牙工具。
周围乡邻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近日村里的新鲜事,那些话语在他耳边嗡嗡作响,像一群蜜蜂围着花蕊般喧闹。
铁蛋一边漫不经心地听着,一边心中却痒痒难耐,思绪早已飘向了卫扬那个呆秀才。
卫扬,那个平日里只知摇头晃脑、吟诗作对的书生,这些天竟沉得住气,迟迟未见他带着老母亲前往村头的大神庙参拜。
按理说,卫扬素来孝顺,每年这个时候,早该带着母亲亲虔诚祈福了。
铁蛋暗自思忖,自己可是盼着卫扬尽早行动,好一睹那热闹非凡的场面,他都快等得心焦如焚了。
与此同时,同样被焦急情绪笼罩的还有孙老太太。
姜美君一家走后,她那座老宅瞬间陷入静谧,只有院中的老槐树偶尔传来几声鸟鸣,更显得空荡寂寥。
孙老太太轻轻锁上门,目光犀利地环顾四周,仿佛要将空气中每一丝异动都收入眼底。
她迈着稳健的步伐,径直朝着姜美君的屋子走去。
这段日子以来,姜美君的举动在她眼中变得愈发神秘,尤其是她每日归家后,总会鬼鬼祟祟地将钱袋子藏进卧房,这一反常行为引起了孙老太太极大的好奇。
她心中暗自嘀咕,估摸着这丫头私下里已积攒了不少银两,一股探究的冲动在她心头涌动,驱使她决定亲自揭开这个秘密。
推开姜美君卧室的门,一股淡淡的皂角香气扑面而来,那是属于年轻女子特有的清新气息。
孙老太太深吸一口气,目光锐利地扫视整个房间,开始了她的搜寻之旅。
她首先来到床榻边,用力一掀,将姜美君平日里盖的厚实被褥翻了个底朝天,那被面上精致的绣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她里里外外地搜寻,连床板缝隙也不放过,但那装满银两的钱袋子却如蒸发般无处可寻。
不甘心的孙老太太又将目光转向那只摆在角落里的红色木箱。
这只箱子由上好的红木制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