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 家书(1 / 2)

叶廷桂的话让陈子龙等人愁色稍缓。

然而方震儒却道,“京城所在,明着自是无人敢阻挠清田,可就怕有些人暗中勾连,搞些阴谋诡计。”

“百姓愚昧,若为那些人所哄骗、驱使,不仅会让清田之事难以执行,搞不好还会酿出民乱。”

“若真有此类事发生,朝野之中定会有不少人出声,劝止清田。”

“到那时,也不知上面能否顶住压力,继续推行清田令。”

听方震儒说完,指导组几人一时沉默。

因为他们明白,方震儒言语中所说的“上面”可不只是指李长文等军机大臣和民政部的尚书、侍郎,更主要的是刘升。

所谓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改变。

这其中,上位者的决心往往起着绝大作用。

以史为鉴,宋朝范仲淹等施行庆历新政失败,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因为宋仁宗决心不够。

再说前明,张居正改革之所以能成了一部份,便是因为当时张居正以首辅身份宰执天下,在很多事上能够一言而决。

而后来之所以一些政策被毁掉,也是因万历皇帝恨乌及乌,故意让张居正人亡政息。

指导组中,有人觉得,若真的朝野之中许多人反对清田,刘升或许能顶住压力继续推行,却也大概率会甩出一两个人,乃至几个人让那些利益受损之人泄愤。

也就是说,他们很可能成为被朝廷用完就仍的抹布。

不过几息,陈子龙开口了。

“今日天心殿会议,陛下推行清田令、普查令的决心我们都感受到了,缘何又在此犹疑?”

“况且此事关乎大崋百年大计,即便真需要一些牺牲,我等又何惧之?”

听了陈子龙的话,其他人神色各异。

很快,叶廷桂便道:“懋中陈子龙字说得对,陛下之所以召集我等开今日这个会,除了布置任务,便是向我等宣示改革决心。”

“陛下如此信重,我等怎能迟疑、惜身?当剔除一切顾虑、杂念,用心落实清田、普查二令,方可报答圣恩!”

不论其他人内心怎么想的,此时皆是点头。

相当于在会议之后再次表达了参与改革的决心。

相较于指导组,巡查组这边气氛就比较冷了。

杨畏知是靠帮前明朝廷围剿农明军入仕的,偏偏两个巡查组中有四个出身农明军。

潘独鳌、张又天、徐以显三人还好说,都是出自河南、湖北的读书人。

张鼐却是李自成的孩儿营出身,当年说不定还跟杨畏知组织的乡勇交过手。

所以几人在一起,气氛比较尴尬。

最终还是潘独鳌,这个张献忠昔日的“谋主”率先打破沉默。

“咱们巡查组的任务今日陛下讲得清楚,主要是监督清田令、普查令的落实。”

“看是否有官吏借推行此二令的机会,以权谋私,行不法之事。”

“又或者,是否有人为了私利,故意怠慢乃至阻挠行政的落实。”

“所以,咱们的任务相对要轻一些,主要是盯住各方面的人。”

这一番话让杨畏知听得微微点头,心中轻松了点。

说实话,最初被刘升指派跟潘独鳌等人一起负责新政的监察事宜,他是不太乐意的,担心几人是猪队友。

但从潘独鳌的一番话来看,其人还是靠谱的。

不过,他与潘独鳌同为巡查组组长,不能话都让对方说了。

略一思忖,杨畏知便道:“潘组长话虽说的不错,但我等同样需要对清田令、普查令的各项细则了解于心。”

()

“若不能对二令了如指掌,有人以权谋私、因私废公时,我们又如何能看得出呢?”

“杨组长说得不错,我们必须深刻了解清田令、普查令,才能做好监察工作。”同样是前明官员出身的熊汝霖立即对杨畏知的话表示赞同。

潘独鳌三人对此倒是无所谓。

他们虽非前明官员,但到底也是读书人,要充分理解政令并不难。

唯有张鼐略感无语。

直到现在,他都不明白刘升为什么要让他转做文官。

虽说他还年轻,二十来岁,本身有一定文字基础,学习文事并不算太难,可到底不如在军中习惯。

如今更是被调来参与清田令、普查令的推行,颇有种赶鸭子上架的感觉。

不过要说监察之事,他在充当李自成侍卫统领时,便没少干。

或许这就是他被调入巡查组的原因?

···

陈子龙从紫禁城出来后,回到住处,便准备写一封家书。

他出身官宦世家,陈氏亦是松江府有名的大户,家里有良田上万亩。

虽然他并未执掌家业,陈氏门风也算不错,但他知道,陈氏田地之中必然也有些隐田,区别只是多和少的问题。

在他看来,此番朝廷推行清田令、普查令,是绝不可能允许地方阻挠和破坏的。

陈子龙担心家族之中有人拎不清,暗中与那些妄图阻挠清田的地主、大户勾连,做下违法之事。

真发生这种事,怕是陈氏全族都可能被拖累。

所以

最新小说: 史上最狂太子爷 父皇,我真不想当太子! 为了不被充军,我靠种地富甲一方! 无敌冠军侯 晋庭汉裔 亮剑,红色最强军 南半球都是我的,你让我坐皇位? 我李自成:明顺停战,一致灭夷! 饥荒年,我粮站老板,女帝尊我护国神 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