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
大乾国力最为昌盛之时。
也就是大乾第四帝时。
很多人以为是第三帝时期。
但其实不然。
大乾第三帝虽然军功赫赫,一生都在打仗,但也因此,他花了很多钱,用了很多兵,为了筹集军费,他对下面放纵不少。
这导致了大乾国库的崩溃。
到了第四帝接手的时候,他面对的是少数的几百万两银子。
这笔钱不仅要完成第三帝的豪华大葬,还要完成第四帝自己的登基仪式,还有大量的军费支出。
在一个瞬间,第四帝手抚前额,感觉大乾要完。
在这个关键时刻,是他的家奴,连饭勺站了出来,主动的为主分忧,前往军中,统帅大军,和北莽蛮子对峙,稳住了大乾的边境。
这才给了第四帝稳定朝纲,巩固君位,消灭政敌,改革内政的时间,机会。
当然了,第四帝也很好的完成了这些事,没有让连饭勺在一众军前,空许承诺。
帮助连饭勺牢牢的掌握了大军。
此后连饭勺在第四帝不遗余力的支持下,终于连战连胜,扫平了西北,成为一时的西北王。
按理来说,如果连饭勺想要保留权位,甚至想要造反,他只需要养贼自重,别把敌人杀光杀完就行了。
但他知道,第四帝一直为边事烦恼,每年要抽支大量的军费给他打仗。
与其说敌人是他连饭勺打败的。
不如说是第四帝长年累月供支粮草撑下来的。
正是钱粮永固,所以连饭勺才能把控大军,把这场战争给打漂亮了。
所以他才会甘愿结束战争,班师回朝。
但接下来的事就有些不美妙了。
连饭勺苦心经营的宝藏更是成了重中之重。
在得到朝廷支持的连饭勺,打了大胜仗。
毫无疑问,他有很多缴获。
关于战利品,当主帅的当然要好好分一下了。
按理来说,无论如何也要给朝廷分一份。
不过,连饭勺没有给出大头。
真正的大头,他自己私下里藏了起来。
为什么?
为了自保。
如果第四帝对他如心如腹,他自然会寻一个机会,把这财富给献上去。
君臣相得。
岂不美哉?
但是,让连饭勺万万没想到的是,他自打回京后,面对的就是第四帝一直持续不下的打击。
先表面封个高官。
这叫什么?
明升暗降,剥夺军权。
还没定下神来,就是一日三贬,一贬再贬,从堂堂的西北王,大将军,成了一个守门卒。
倘若他聪明一点,跪了,给第四帝来一个雷霆雨露,均是君恩,第四帝必不会杀他。刻恩寡薄这个名字,也不是人人都想要的。
但是,无论是连饭勺也好,第四帝也罢,都是硬骨头,硬脾气。
一个是你难道还敢杀我?
另一个是你以为我不敢杀你?
结果,连饭勺等来的就是一纸赐其自尽的旨意。
如此一来。
连饭勺也就不必把自己收缴起来的宝藏献给第四帝了。
连饭勺在持续被贬时,隐约感知到了自己的下场。
他从底层而起,听他的名字,也就比民间狗子二剩要好一点,一个名字粗鄙的人出身自然高不了。
但他也有他的骄傲。
他就是这么一个,从底层,凭借细心努力和才能,才一步一步攀登上高位的。
第四帝总觉得你以为你了不起?你只是我的一个奴才,没有我你啥也不是!
但他忽略了,在他的门下,真正出头的也就这一个人而已。
有舞台很重要。
但有才能才能舞得起来。
如果一个人没有才能,你再扶,也很难把他给扶起来。
并且人家明明已经凭借功劳努力站起来了,你却始终要人家给你低头跪着。
对于一个原本一直忠心耿耿的人才,你让他站着又有什么?
你给他一点尊严难道会死吗?
偏不。
第四帝最终仍然把他杀了。
奴才就是奴才。
我可以让你高高在上的当一个高官。
该有的体面,可以给你。
但你自己始终要记得你仍然只是一个奴才。
这叫不忘本。
可惜,你忘本了。
那我也就不留你了。
赐其与子——自尽。
翻开史书。
这么一个和帝王要求尊严的人,还算不错,只死自己与儿子两个,其余人虽然流放了,大约会生不如死,至少总有个念想,不至于真全都死了。
但做为一个扶立第四帝,立下汗马功劳的人,他其实有些冤的。
正是如此。
连饭勺——不服!
胸有傲气难低首,骨有硬气不肯屈。
连饭勺预感自己下场可能不会太好。
所以他不甘心。
不甘心把收集的财宝白白给了第四帝。
你不是改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