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田里、山上各种好东西接连成熟。
趁着还没开始秋收,村里的小屁孩天天往后山跑。
红薯、葛根、栗子、野枣子、柿子、野梨,各种能吃的东西不管熟没熟透,统统都往家里搬。
下手晚了,可就只剩满树的叶子了。
家里的大人忙着田地的粮食,后山几乎成了小孩子的地盘。
后山被这些小屁孩扫荡了一遍又一遍,到处都是嘻嘻哈哈的打闹声。
吓得山上的野鸡、野兔都紧张了起来,躲着不敢露面。
庄稼人都眼巴巴地盼望着老天开眼,这段时间能有个好天气。
幸好秋天雨水少,不像夏季的天气那么多变经常下暴雨。
虽然家里请了不少长工,可是和田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叶老爷子就是闲不下来。
叶老爷子虽然已经60了,但是老当益壮,依旧每天神采奕奕地上山下田,看着比叶父都要精神。
真要干起活来,叶父、叶东林和叶西林这些小辈都还不如他呢。
叶老爷子每天不是去田里查看日益成熟的稻子,就是去小后山查看漫山遍野的果子。
小后山种的东西特别丰富,除了有一片竹林、一大片金银花地,剩下的全都种上了各种的果树。
其中最多的就是枣树,今年的枣子成熟得晚了一点点,成熟的时间刚好和到秋收撞上了。
叶老爷子看着挂满枝头的枣子,心里十分高兴,今年的红枣是个大丰收。
虽然果子更值钱,不过粮食才是根本,叶老爷子打算先把秋收粮食收割了,晚些再上山摘枣子。
除了枣子,山上还有十来棵柿子树,这些柿子树大多都是早些年叶老爷子种下的。
这些柿子树,现在都长成了大树,结的果子也是一年比一年多。
叶老爷子抬头,见树上的柿子已经有些微微变黄,再过半个月左右就能摘下来做柿饼了。
老伴做的柿饼软糯香甜,看着树上的柿子,叶老爷子有些馋了。
下山的时候,碰上几棵栗子树了,一个个小刺球也是挂满了枝头。
不错不错,今年是个丰收年。
秋收前几日起,村里家家户户都开始做肉食给家里人进补,为秋收做好准备。
收粮可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时候,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畜用。
再穷的人家,收粮前都要提前补一补,不然身子可受不了。
手上宽裕一些的,去镇上割肉回来做红烧肉。
抠搜一些的,直接打发自家孩子去田里捉田鼠、去河里捉鱼。
一连好几天,村里都弥漫着各种的肉香味,最高兴的莫过于家里的小孩了,乐得就跟过年一样。
村里经常可以看到,一群小屁孩围在一起,叽叽喳喳地炫耀着今天家里吃什么肉,相互攀比着。
相比于每天早出晚归,穿梭于田里和山间的叶老爷子,唐家父子就显得悠闲了许多。
山上的草药随时可以采摘,唐肖景并不着急。想着等秋收过后,再慢慢采回来炮制。
至于家里的田地,也有长工们照看着呢,两人并没有太操心,每天早早回去逗孩子。
秋收前几天,都是艳阳高照,万里无云的好天气。
天公作美,农户们也少遭罪。
村里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地进行着秋收,田里的粮食一麻袋一麻袋地往家里运。
丰收的喜悦,盖过了身体上的疲劳。
大家就像不会累一样,天没亮就起来干活,晚上等到天黑透了才依依不舍往家里赶。
唐肖景和唐山一改秋收前的懒散,每天早出晚归的。
父子俩早上出门的时候,晨晨还没醒,回来的时候小家伙又睡着了。
一连几天,父子俩几乎都没有和醒着的晨晨打过招呼。
秋高气爽,秋收相比于夏收来说没那么热,人也舒服一点。
和夏收一样,唐肖景请了一个婶子帮忙给长工们做饭。
陈婶子也要忙着自家的田地,叶青青每天就在家里带晨晨,趁着小家伙睡着了,再做做绣品。
秋收只需要收割粮食就行,不需要再种上下一季的稻子。
8天左右,唐家和叶家都已经将田里的稻子给收割好了。
金黄色的稻田,变成了晒场上晾晒着的稻子。
剩下的玉米和花生,两天功夫就全都收好了。
粮食收好后还要晾晒,晒场上每天聚集着一堆大大小小的小孩,晾晒稻子的同时,都拿着弹弓在打麻雀。
打到麻雀后,一群小家伙还在田里烤着吃,个个吃地跟花脸猫一样。
尽管每人只分到了一小口,但是就是高兴,到处充斥着小家伙欢乐的笑声。
田里的粮食收割好,山上各种果子纷纷也成熟了。
小后山的柿子和枣其实早都成熟了,只是之前忙着收粮食。
一大早,叶老爷子就带着家里的长工去了小后山。
放眼望去,金黄色的柿子、红彤彤的枣子、已经落满地的栗子全都是好东西。
一个个沉甸甸的如拳头一般大的柿子,将树枝都压弯了腰。
本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