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大雨没下多久就变小了,田里的禾苗有少量的被大雨冲走了,不过损失不大。
唐家父子带着家里的十多名长工,忙活了一个早上,终于把被大雨冲掉的禾苗给补上了。
唐肖景站起来,捶了几下酸得感觉快要折掉的腰,不禁感叹道:“种地真的太不容易了。”
一旁的唐山垂着腰也感叹道:“真是年纪大了,不中用了。”
唐山年轻时走南闯北的,这几年来一直赶牛车拉客,每天风吹雨淋的,看着比叶父要沧桑许多。
看着已经不复年轻的唐山,唐肖景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爹你不过才四十,别说得像七老八十一样,你还年轻呢。”
唐山站着腰板,爽朗地笑道:
“我不过随口说说而已,你爹我还年轻着呢,你还不一定能打得过我呢。”
“那可不一定,要不我们比划比划?”唐肖景笑嘻嘻地搂住唐山的肩膀说道。
“我看你就是皮痒了,欠揍。”唐山直接给了唐肖景一肘子。
唐家父子在田里忙活着,而另一边的叶家,叶老爷子和叶西林也一大早就来到田里了。
两处小山谷的水田,有家里的长工照看,叶老爷子倒是不担心,祖孙俩直接去查看家里最初的三亩水田。
这山三亩水田是在桃花村的右边,村里大部分的水田都在那里。
天还没亮,叶老爷子和叶西林就起来了。尽管来得早,两人来到田里的时候,周围都是埋头补着禾苗的村民。
这时候还下着小雨,祖孙两人披着有些沉的蓑衣,将裤腿往上卷大腿处,然后下到田里。
村里的人都习惯把剩余的禾苗都种在水田的最边上,要是需要补种,直接用田边上的禾苗去补种就可以了。
叶老爷子和叶西林一人下到一片水田,两人弯着腰,各自从角落里挖了一大捧的禾苗起来。
两人小心翼翼地穿梭在水田里,将被雨水冲走的禾苗重新种上。
田里已经种上了禾苗,在田里的时候需要非常小心,不然就会踩到田里的禾苗。
把三亩水田的禾苗补种完,叶西林已经累得满头大汗,蓑衣下面的衣服全都被汗水打湿了。
昨晚下了一整夜的雨,水田和田边的水渠,水位上涨了许多,而且水里还漂浮着不少的禾苗和杂草。
这时也到了吃午饭的时候,叶老爷子和叶西林来到水渠清洗腿上和手上的泥巴。
叶西林眼尖地看到,在排水的水渠里有不少的鲫鱼和而其他小杂鱼。
过来的时候,叶西林和叶老爷子是有背背篓过来的。
看到水渠里有这么多的鱼,叶西林立刻去田埂上拿了两个背篓过来,然后在水里捞起了鱼。
水渠里的鱼有不少,不过都不大,叶西林捞了好一会,也才捞到了半背篓的小杂鱼。
“这些杂鱼这么小,刺还多,还不如下午去小后山的大水坑那里,捞一些自家养的鱼回来吃呢。”
下午还要去小后山那边查看其他的水田,叶老爷子见这些杂鱼也够吃两顿了,赶紧催着叶西林回去。
叶西林看到前面的水草下面,还藏着一条四五斤重的大草鱼,圆溜溜的大眼睛瞪得更加圆了,小声地说道:
“马上就好,那边的水草下面还藏着一条大鱼呢,等我把它捞上来就回去。”
叶西林拿着背篓,小心翼翼地往前走。那条草鱼还挺机警的,叶西林还没靠近,就马上向前游走了。
叶西林见鱼游都走了,撇着嘴把旁边的几条小杂鱼捞了起来。
捞上来的杂鱼个头不大,而且刺也多,不过用来做杂鱼煲倒是非常鲜美。
叶西林将这几条小杂鱼,也倒在叶老爷子手上的背篓里。
然后接过叶老爷子手中的背篓,乐呵呵地提着大半背篓的小杂鱼,回家吃饭。
叶老爷子和叶西林回到家门口,刚好碰到从山谷回来的唐家父子。
唐山和叶老爷子相互聊着家里的田地,知道都只是小问题都松了一口气。
一旁的叶西林将一半的小杂鱼,倒在了唐肖景身后的背篓里,一脸自豪地说道:
“这是刚刚在田里捞的小杂鱼,我姐做的杂鱼煲味道非常不错呢。”
叶西林提着剩下的杂鱼推门回了家里,叶母见叶西林回来了,赶紧去厨房端了两碗滚烫的热姜汤出来。
叶西林不太喜欢姜汤的味道,不过还是在叶母的逼迫下,还是把一大海碗的姜汤喝得一滴不剩。
叶母听到门外唐山和唐肖景的声音,热情地招呼父子俩进来喝姜汤。
“山哥、景小子,家里熬了许多的姜汤,喝一碗驱驱寒吧。”
唐肖景摇了摇头,笑道:“娘,不用了,青青估计也熬了姜汤呢。”
“也是,那你赶紧回去吧,老早就闻到后面传来的饭菜香味了,青青估计已经做好了饭菜了。”
叶母挥了挥手,让唐肖景赶紧回去。
父子俩刚把院门打开,大黄和小黄就摇着尾巴过来迎接两人,唐肖景蹲下来揉了揉大黄和小黄的大脑袋。
院子里满是饭菜的香味,没吃早饭的父子俩,肚子里同时响起了咕噜咕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