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唐大爷来到叶家,通知叶父两间铺子的货架和家具终于做好了。
而门窗这些之前做好的时候,就已经送过去铺子那边安装好了。
现在做好的这一批家具主要是货架、桌椅还有小屋子的床。
叶父带着叶西林,还有唐肖景一起来到唐大爷家。
东西太多了,单单是杂货铺的大货架,就装满了叶家的两辆驴车和唐家的牛车。
三人跑了两趟,才将所有的东西都运回了叶家。
叶东林回到家,看到货铺的货架已经全部做好了,心里十分高兴。
回到屋子里,叶东林又翻出了一份清单,上面密密麻麻都是杂货铺准备进的货物。
上面大多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容易用到的东西,小到锅碗瓢盆、油盐酱醋,大到陶罐、铁锅一应俱全。
两间铺子在书院附近,这附近住的虽说大多是书院的读书人,但一般都是拖家带口或者有丫鬟小厮侍候的。
因此叶父觉得多进点日用的东西是没错的。
而读书用品,目前叶东林则准备了,一些陶瓷的笔筒笔架和竹制的笔筒笔架,另外还有叶青青之前买的那一些旧书。
叶东林在码头上打听了许久,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货商,给他供应笔墨纸砚这些读书的用品。
其实在西街那边也有笔墨纸砚,而且也可以批发。
但是叶东林去看过了,质量很一般,而且叶东林要的量少,价格县里书铺的便宜不了多少,没什么赚头。
镇上唯一的一家书铺在北街那边,里书院有点远,要是进一些便宜一点的纸张和毛笔,叶东林觉得是有市场的。
可是笔墨纸砚的成本高,叶东林怕把钱砸进去了,但是东西卖不出去。
因此叶东林一直都下不了决心,到底要不要进一批笔墨纸砚回来卖。
第二天叶东林也不去码头上摆摊了,一大早叶家一家老小就来到了镇上的两家铺子。
唐家父子也赶着自家的牛车帮忙运东西过去铺子。
第一趟运的都是杂货铺的东西。
杂货铺基本上就是那些高大结实的架子、一张柜台、和柜台配套的两张椅子。
另外就是放到小屋子用来休息的一张大床。
一进门就是收钱的柜台,柜台不大,但是里面有好四个大抽屉,而且都是带锁头的。
除了放钱财,一些贵重的东西,晚上也可以锁到柜台里面。
叶东林一共订了8个大货架,在柜台的正前方,放了两个货架,这是叶东林之前打算用来放读书人用的东西的。
在另外一边比较大的区域里,放了5张货架,这些是准备用来放各种杂货的。
在角落里还留了一小块空地,这是打算用来放粮食的。
叶父已经去李家村的李大柱那里,订了好几个宽大的陶缸,打算用来装粮食。
如今叶家有五十多亩水田和十多亩的旱地,每年产出的粮食自家肯定吃不完的。
要是把粮食卖到粮铺,价格比较低,倒不如放在自家的杂货铺慢慢卖呢。
像山上采的干蘑菇,笋干,红枣,甚至是家里种的蔬菜瓜果和野菜,其实都可以放到杂货铺里面卖。
叶东林将杂货铺分成了三个区域,最大的区域肯定是卖杂货的,有5个货架。
另外在角落里有一个货架和一小片空出来的地方,是专门卖粮食、干货这些家里的产出。
还有收银台正前方的两个货架,之前是规划好要卖读书用品的。
铺子里面布置好了,叶父又带着几个壮丁,去了小屋子里面把大床搭好。
叶老太太则带着叶母和叶青青,去了两个铺子共用的水井房。
三人搭了几个矮小的货架,这是专门用来盛放东西的。
叶母还从家里带了两个水桶和两个大木盆过来,这是要用来洗卤肉铺的锅碗瓢盆的。
杂货铺最里面的小屋子,平时可以用来休息,或者睡个午觉。
要是晚上赶不回去,还可以过在这里睡。
一行人花了一个上午,才将杂货铺所有的东西布置好。
叶老爷子见时候不早了,带着一行人去吃午饭。
叶老爷子原本打算下馆子犒劳一下大家的,没想到走到巷头就被新开的面馆给馋住了,大家都不想走了。
这是叶青青之前买下的那个小铺子,没想到租铺子的人这么快就将面馆开了起来,而且生意还这么好。
铺子不大,但是里面坐满了人,香味不断从铺子里飘出来。
原本就饥肠辘辘的众人,就更加饿了。
叶西林咽了咽口水,“好香啊,这面馆人这么多,味道应该不错,要不我们尝尝这家的面?”
叶父原本还打算像之前在码头那样,既卖卤肉又卖卤肉饭的,但没想到隔壁的这家面馆生意这么好。
叶父父也想尝尝,这面馆的面味道到底怎么样,于是就改成了吃面。
铺子只有30平米,又加建了一个小厨房,铺子里面就更小了。
里面只有6张小桌子,几人等了好一会,才等到一张空的桌子。
叶青青抬头看了看墙上贴着的菜单,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