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似白纸 > 历史军事 > 极品太子关羽刘封 > 第二千零五十八章 新旧交替

第二千零五十八章 新旧交替(1 / 2)

随着于阗王下葬,于阗官员和百姓似乎也都死了心,开始逐渐适应颁布的新政,对于百姓来说影响不算太大,反而有诸多利好,最不适应的莫过于那些王族贵胄和城中官员。

从国到郡,连降好几级,官员的职位自然也都全部降级,再加上大汉律法与于阗大不相同,更为严格公正,一时间有人欢喜有人忧。

近一月的时间,中城府衙外人满为患,诸多沉冤大案昭雪,罪首伏诛,让城中百姓奔走相告,也让那些原本的权贵们整日惴惴不安,没有了权势和靠山,他们只能祈祷佛祖保佑官府不要查到自己头上。

谁都明白,这其实是一次高层权力的更迭,哪个官员不会犯错,只要查出来的,基本都能坐实,将原本的于阗官员处置之后,新提拔的官员也随之上任,有理有据完成了新的秩序交接。大风小说

重压之下,有些官员为了保住性命,干脆将家产全部捐出,找个寺庙出家为僧,只求能保住一命,一时间西山城中寺庙人满为患,烧香祈祷的,剃度出家的,和府衙外的热闹相映成趣。

朝廷的官员还要一月时间才能赶到于阗,刘封命尉迟圭休和尉迟乌波为城长,同时也让他们贤能,让有德望之人充任各部官吏,以最快的速度让于阗步入正轨。

家族管理最大的一个好处便是财产和权力的集中,尉迟家族陨落之后,其军营、炼器和矿藏都被官府接收,尤其是玉矿,将是以后发展于阗的重要经济来源。

于阗国人善铸铜器,境内有几座丰富的铜矿,刘封又命人探查铁矿和煤矿,这两样矿藏的开发技术至今还在汉军的工坊之中严格保密,先进的冶炼技术是提升军力的必备条件,绝不能泄露出去。

除此之外,自鄯善向西的官道之上,数千里的烽火台也开始修建,这对于今后管控广阔的西域有极大的辅助作用。

转眼过了大暑,于阗境内许多瓜果成熟,没有因为战争将田地破坏,反而免去了赋税,百姓们心中充满喜悦,收完田地之后汉军的屯田令将要全面执行,大家都在各自盘算着往后的日子。

这一段时间刘封最喜欢去的就是田地和集市,察看这里的庄稼和各种植物,汉代时期中原的农作物还以小麦、小米和稻谷为主,能量产的玉米、马铃薯这些至今未见,能吃的菜也比较少,很多东西都不曾见到。

这次西征,刘封也很重视这些食物,如果能及早发现的,要尽快引入中原,这对亟待发展人口的中原将会起到积极作用,不然人口暴涨,粮食不足,还会引发更大的灾难。

这几日的巡察倒也收获颇多,于阗除了西域常见的葡萄、核桃、石榴之外,还有从葱岭以西传来的胡萝卜、胡椒等,这些在中原还不曾见到,尤其是波斯菜和胡豆,在于阗已经广泛种植,但只限于这一个地方。

命随从将这些菜和种子都一一记录,等到秋收之后大量收购运往中原,今年的任务是这些庄稼的种子,什么珠宝之类的暂时都不重要了。

从长安出发之时,刘封已经命人在渭水两岸开发出了数万顷官田,早早命人施肥打理,这些地方只能用来种植培育新引进的粮食种子,等到成熟之后再依次发往各州种植,以成都、洛阳、邺城、许昌、寿春、吴郡、襄阳等为支点,以点带面全面推广丰富食物种类。

转了好几个地方,刘封发现一样在后世西域最广泛种植的作物竟然没有出现,而且在中原和西域也没有用过,这个东西就是棉花。

回来之后和尉迟圭休、马哲等人询问,几人都是一脸迷茫,别说是棉花这个东西他们从未听过,马哲甚至连“棉”字都没有见过,这让刘封哭笑不得。

无奈之下又找了几位官吏来问,几人竟都不知道“棉”字,与之接近的只有一个锦字,刘封马上意识到棉花很可能也是后世才引进种植的,汉代还没有。

怪不得这个时代的人要么都穿绫罗绸缎,要么粗衣麻布,却没有更舒适的棉布,御寒也都是草叶、柳絮、木棉等等,如果能将棉花种出来,其作用简直无法形容。

在几人的询问之下,刘封将棉花的好处大概和众人说了一遍,同时立刻下令给汉昌号传信,在身毒一带寻找棉花种子,将其带到西域和凉州一带种植培育。

除此之外,刘封早已向汉昌号下令,走到西域各国,除了赚钱之外,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收购粮食种子,但凡中原没有的,又在他国为主食的作物都要带回来试种,尤其是地中海一带的大秦国、萨珊国更要特别留意,如果能提前找到玉米和马铃薯的种子,中原人口将会迎来大增长。

即将到七月末,城中佛像也都塑造完毕,包括最大的普贤菩萨金身,城中百姓无不欢欣,家家早晚烧香,人人顶礼膜拜,广德侯功德之大,已有“活佛”之称。

相比之下,汉军修建的青玄宫和功勋碑便显得冷清了许多,毕竟这些从于阗人内心深处来看,都是祭祀汉人的东西,与他们关系不大。

甚至有人认为那些死去的汉军士兵是杀害他们同族的凶手,却没人想到汉军的到来,让他们头顶上十分之一的王公大臣全都消失,压迫束缚他们的大山被掀开,赋税减轻一半以上,真正的文明和安定即将到来。

最新小说: 家祖左宗棠 回到古代当皇子 寒门太子爷 木子的北宋生活 我在大明当卧底 史上第一狠帝 无双皇太子 天命小郎君 最强兵王闯三国 我家医馆通古代,朱元璋上门求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