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氏说,“儿媳不着急,宁哥儿舅舅使人来说了过几天家里杀鸡吃肉,来接宁哥儿去他家里坐一下,宁哥儿外婆想他了。”
李氏接话道:“我也去,带着宁哥儿去看看你舅姥爷。”李氏和小李氏是同族的姑侄,娘家在同村。
热热闹闹的过了几天,谢宁收下心来开始认真读书,在学堂看到谢继宁的时候,郭童生还有一些惊讶,因为谢继宁是他私塾的蒙童的原因,这一场考试,他也很关注,所以谢继宁拜师的事情他也知道,还想着谢继宁不回来读书了呢?
谢继宁笑着道:“夫子好”
郭童生道:“你这是还来上课,”谢继宁回答道:“是的,我师父去江南书院讲学了,叮嘱我继续学习,等我正式取得童生的功名再到书院读书。”
“哦,真的吗,青川先生同意你继续来我这里进学”不怪郭童生感到惊喜,他虽然家在桥头镇上,但是家境普通,加上资质虽然有,但是一般,考到30岁眼看科举无望,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就放弃科举,专心办私塾了。
郭童生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给蒙童启蒙还好,教秀才教不出来的,而以谢继宁的资质,明年的府试十拿九稳,况且他是这一场童试的第一名,按照惯例也会得的,除非谢继宁出什么意外。
郭童生本来以为谢继宁之后就要跟着青川先生学习了,没想到还能让他教,本来因为出了一个谢继宁,郭童生的私塾的学生就多了许多了,如果谢继宁还在他这里,那之后谢继宁考上童生了。私塾就更出名了,以后就不用愁了。
谢继宁道:“童生考试我还需要先生您指教呢”
郭童生又问,青川先生对你有安排吗?谢继宁见郭童生问得认真,就回答道:“师父给我安排了读书日程,我的字尚且稚嫩,还需要每日练习,也安排了每日读书,演文训练。”
郭童生松了一口气,谢继宁这样的天分,放在自己手里是浪费,青川先生将谢继宁放在他这里学习,他要是把谢继宁教不好,有何面目面对其他读书人,也承受不了青川先生的失望。
谢继宁道:“之后我报考童生,还需要先生的帮忙呢?”
郭童生道:“好说好说,你之后就在书房学习罢,我又收了些蒙童,他们年纪尚小,才刚刚开始学习,”
其实郭童生心里还有另外一层顾虑,谢继宁太过优秀,只怕他的同窗要被压得抬不起头来,之前的还好,现在的谢继宁身份已经不一样,只怕会移了这些蒙童的心性;郭童生感叹的想,如果自己不是一把年纪了,见到这样的人,只怕也是心生妒忌的,太让人感到不公平了。
谢继宁想也好,算得上是一对一了,主要是一个学习氛围,而且知识谢继宁虽然知道,可以自学,但是府试需要的一些知识需要一个有经验的人带,郭童生的基础其实还是挺扎实的。
到了书房,谢继宁打开书箱,这是他仿照现代曾经看过的电影里面宁采臣背的那种样式请爷爷帮忙做的,里面做了功能分区,书本和笔墨纸砚都是分开放的,谢宁拿出了一本名家字帖,还有刘方杰为他准备的的临摹字帖,磨好墨,就认真的练起字来。
拜师之后,谢继宁师父刘方杰见到谢继宁的字,就叫谢继宁练字,因为谢宁的字就是为了考试练的,加上郭童生没有好的字帖,导致谢宁的字迹工整,匠气十足,看得刘方杰吹胡子瞪眼,就特地找来了字帖,要求谢宁赶紧练习,赶紧改正过来,谢宁也深知自己的不足,就暗下决定将自己的字迹练出来。
每天给自己安排得满满当当的,每天练习一个时辰的字,临摹名家半个时辰,然后自己抄写诗文,名家文章半个时辰。写字的时候谢继宁特地悬挂了沙子在手腕上,重量慢慢增加,这样的手部才能有力量。
对于练字,手部力量很重要,现代那么多的训练手臂,手指力量的方法,谢继宁结合实际,每天坚持锻炼,俯卧撑,引体向上;做手指操,然后装了两小袋豆子,手腕不用力,用手指头提起来坚持,每天都这样做。
同时,每天读经典,并且翻译解释,写观后感,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孝经》、《易》、《书》、《诗》、《仪礼》、《礼记》、《周礼》及《春秋》等等做出日程计划表,重新学习。这样更加能打牢基础。
就连郭童生看了都佩服不已,有如此天赋还有如此的勤奋,又拜得名师,板桥谢家湾要出人才啊!
谢继宁在私塾坚持到了冬天,天实在太冷,之前几年谢如方每天都坚持,寒冬腊月的每天都送,天气不好,路不好,没办法拉牛车,都是谢如方背着去的,那时候没办法,只能坚持,但是这个冬天,谢继宁想着,师父给自己准备了那么多书,自己在家学也一样,就去辞别了郭童生回家读书了。
郭童生虽然早有预感,但是还是舍不得,一是谢继宁在,私塾声名在外,二是这一段时间,和谢继宁一起学习,看了青川先生的一些注释,感觉自己对经典的理解有又深了一层,感觉到了自己的学问在进步。
谢继宁耐心的解释,拒绝了郭童生的挽留,给自己放了一个寒假,就是寒假作业有点多,每天都要按部就班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