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存活,留下士先母亲李氏带着士先要饭到了板桥。
当时正是乱世,社会动荡不安,李氏携带者幼子,生活无以为继,遂改嫁给板桥的刘姓人家。
得刘姓人家养大,后成家迁出刘家,定居到谢家湾,成家立业,生子二人;为绍荣绍华,谢老三乃是邵华的第三子,乃是二房三房,幼子的幼子。
务农为生,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得亏宋家夺得天下,建立新朝,目前传至3世,社会开始平稳,官员对地方的治理加强。
地方官员迁入人口,教化地方,劝农扶桑,方才勉强维持生活,但也活得艰难。
所以对谢氏来说,能够有增加土地收入的方式,算得上是老天赏脸了。
谢老三一边往家里走,一边心潮澎湃,心中有很多感念,这种感觉跟谢宁一次就顺利考过资格考试的时候的心情是一样的。
谢老三刚刚成家之后,就出来独立门户,他和李氏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
每天都只拼命干活,那天要是少干活了,就害怕吃不上饭了,所以只能每天都在地里埋头苦干,一年到头不得停歇。
家里贫穷,其他兄弟也没有当一回事儿,这下自己家要起来了。
自己大孙子找到了这个增肥的方法,亲兄弟家怕是躲不过了,其他人可不能告诉,这个可以留着作为传家宝,把这个方法传下去,子子孙孙种地都不用担心了,都会丰收的。
得亏谢宁不知道自己爷爷是这么想的,不然得震惊体刷屏。
但是谢宁也能感觉得到谢老三内心的纠结,谢老三就是普通的农人,对他来说,积肥算得上是宝了,舍不得让出去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哎,还是自己年纪太小了,不能给家里带来更多的改变,让谢老三把肥料当宝。
谢老三回家之后就让李氏把自己的酒拿出来了,酒非常劣质,但是谢老三是非常宝贝的。
朝廷害怕抛费粮食,因此对用粮食酿酒管得很严格,物以稀为贵,酒就成了农家的宝贝。
谢老三非常珍惜,只有遇到特别高兴的时候才倒上半碗,然后一口一口的抿,抿了一口,就小心的放下。
然后说话,就连三个儿子也是只能特别高兴的时候才分一点点,这次就是。
一家人都在老两口的堂屋的火塘边坐着,天冷,也不吝啬柴火了,一家人一个火堆。
李氏起身,数着人头拿来了几根阴玉米,大人一人一根,小孩两人一根,当然谢宁除外。
这是秋天,玉米成熟之后,有部分长得不好,干瘪,还是嫩的,个头又小,就被一起搬回家煮熟晾干成了零食。
小李氏接过玉米,放火堆边上烤,平哥儿他们欢呼起来,谢宁看了一阵心酸。
在现代,谢宁虽然是农村的,但是遇到了好时代,谢宁爸爸妈妈也踏实能干。
所以谢宁虽然在农村长大,也干一些农活,但是都是意思意思。
而且她打小成绩不错,所以父母就直接让她好好读书,送她读大学,支持她读研究生,零食也是从小就不怎么缺少,那里像谢平他们,一点干巴巴的玉米就满足了。
“你们都是当爹的人了,我也不瞒你们,也是和你们商量商量的意思,我刚刚和宁哥儿一起去看了咱家的肥料,弄出来了,一点都没坏,我是想着,这积肥的法子是一个宝贝,咱家留着,我想了,谁都不能说出去。”
谢老三抬头,静静的看着一家人,见三个儿子都赞同自己的主意,只有大孙子在一旁怪模怪样的,眼珠子滴溜溜的转,一看就是不赞同。
谢老三见大孙子这样,心里也没底,只因为这大孙子从小就会讲理,自己拿他没办法,他想要的都能达到,
李氏接过话来“老大媳妇,老二媳妇,老三媳妇,尤其是你们,嫁过来就是我们谢家的人了,这个宝贝法子不许回娘家提。”
小李氏和杨氏孙氏对视几眼,这一秒平时那些龌龊都不存在了,只觉得心里不得劲。
谢宁已经来这个世界8年了,却还是不习惯大家把什么都当宝,现代社会,网络咨询发达,什么都有。
作为一个阿婆主,她都习惯各大领域的大阿婆主什么都会,什么都分享。
谢老三把一个积肥的方法当宝,谢宁心里弹幕刷过,只能告诉自己,求同存异,大家包容她的爱干净,太舍得,他也要理解大家的不舍得,因为拥有的太少。
但是这件事谢宁却要说服自己家人,大家都生存艰难,一个小小的积肥法子罢了,何必捏在手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