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礼拜堂内书架书籍的发现,让郭院士惊喜不已。不仅仅是因为文字,更是因为书籍。
如果那些还呆在书架上的书籍经过千百年后,仍然还呆在书架上,别的书籍已经化为尘埃,可他们依然还在,也就说明了,它们可能没有那么容易被海水腐蚀掉。
那么这些书籍上记录的东西是不是因为特别的重要,所以才被做成这样不易被腐蚀的状态呢?!
根据莫亚男带回来的视频显示,在那间房间里的书架上,大概还保存着两个格子,一共九本书!虽然,书脊上的那些文字都不认识,但可以慢慢进行研究嘛。
郭院士立刻着手安排人送来了一个水下切割器,需要莫亚男再次下水,将整个书架的两个格子整体进行切割,同时让自己的助手小田,准备好现场装满海水的透明箱子。
只要莫亚男在海底将书架格子切割完毕,需要立刻装进整个盛满海水的透明箱子中,再在海水中进行完全密封,保持其无氧的状态,以免出水后接触到氧气受到氧化的腐蚀损坏。
要知道,即使是地球上,从水中出土古籍,都是非常非常少见的,不仅仅是因为书籍在海水中很难保存,更难的还是在于,无法避免其出水后的氧化和因为海水浸泡造成的古籍受损。但,不管如何,要了解一个时代的情况,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从该时代的书籍中去了解。这也是郭院士非常的紧张同时又带着惊喜的原因。
选择透明箱子将这九本书直接运回实验室,再根据其书籍情况将其进行逐一分离。然后在对每一本书的情况和因为浸泡对内里的文字图案造成的影响采取相应不同的措施。
这里有个小窍门。比如,你有一本书掉进水里了,水浸透了你的书页,你应该怎么办才能让书页恢复如初呢?很多人会选择用烘干的办法,但是烘干后,书页会因为水分流失而造成书页起皱,然后就变得皱巴巴的样子了;还有聪明一点的人,会用吸水布把书页里的水吸干,然后在摊在平整的地方进行阴干或者晾晒干。这样的方式同样会造成书页皱巴巴的,甚至还会因为阴干的不完全,进而生霉。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将被浸透的书页放进冰箱,用冷气“烘干”书页!是不是很奇怪,冷气也可以烘干书页吗?确实是可以的,不过呢,就像是你用曝晒一样,是用高温将书页里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是由液体变成气体;而假如是由冰直接升华成水蒸气,则是由固体变成气体。在这里就是说的冰箱烘干书页了。当然,说冰箱只是一种比喻,实际上来说,使用家用的冰箱来烘干被浸湿的书页,效果并不太好。而应该用瞬间的低温让浸泡书页的水分凝结成冰,然后低温超过了水的升华点,也就使得这些冰变成了水气被烘干!
郭院士也是想使用这样的办法将每一本书分离出来。当然,在分离之前,尽量记录能看到的和发现的符号文字,即使是不完整的,也能给郭院士研究文明语言提供很多参考。
曾宪宇被莫亚男强令上岸,呆在船上只能呆呆地看着大山和小明继续探索礼拜堂。
在礼拜堂的这间不像是主人房的办公室里,大山和小明还在继续进行着搜索,刚才一进来大家都被书柜上的书籍给吸引了,却忽略了这个房间的最主要的地方——既然是办公室,最主要的当然是办公桌了!
当大山和小明看见办公桌的时候才发现个奇怪的现象。这间办公室是整间都在海底深处的,办公室里的很多应该有的小物件都随着时间化成了尘埃,大件的东西可能也就是剩下了办公桌、书柜以及位于办公桌旁边的一个土堆。
让大山和小明很好奇的就是整个办公桌,它居然没有被水的浮力浮起来,而是稳稳地立在办公室地板上,难道它很重吗?还有奇怪的也就是办公桌旁边的土堆,这么大一堆土,它不可能是尘埃形成的,因为尘埃只可能形成平铺的厚厚一层,而不会形成山那么大一堆。
摆在大山和小明面前的有两个选择,是先查看土堆,还是先查看办公桌?两人对视了一眼后,最终决定还是先办公桌,毕竟这才是办公室的主体才对。
两人左右围着办公桌看了几圈,总算是发现这个办公桌为啥没有浮起来的原因——整个办公桌被牢牢地固定在了地板上。在办公桌的里面,有左右中三个抽屉,大山考虑了一下,让小明拿好摄像头,自己轻轻地伸手掏出强光手电,对着左边抽屉的缝隙就照射了进去,然后眯着眼睛顺着光线查看里面的物品。
这种时候,办公桌的保存情况不清楚,大山可不敢随便碰触,万一要是这个一碰就散的,那不是黑锅背到死啊。
强光手电的光线穿透力很强,从抽屉缝隙直接穿过,大山仔细看了一下,并有什么特别的东西,想来应该是一些文件什么的。
正准备继续用强光手电照射另外一个抽屉,耳麦中响起了在海面船只上盯着摄像屏幕的郭院士的声音:“能不能把强光手电再照一遍!重点照一下两个抽屉之间的缝隙。把摄像头放近一点。”
大山赶紧按照郭院士的要求,重新再照了一遍,操作很缓慢,果然发现了一些不一样的地方。原来,这个办公桌的三个抽屉虽然是分开的,但是可能是因为设计时为了方便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