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杨再兴肘中一弯,长枪顺势向前转去,便在此时书生手中天罡玄铁已挥至杨再兴胸前,杨再兴这招乃杨家枪十一式逼枪式,闪过书生一剑,将枪头直抵书生身前。眼见这一枪直划过书生胸前,若不加以阻拦,胸前定被这一枪割开一道伤口。
书生情急之下,忙抬左手用力抓住杨再兴手中长枪,饶是书生武功高强,也被杨再兴这一枪震得虎口直隐隐作痛,此时书生欲拿杨再兴一个不及自救,将手中长剑折而再向杨再兴挥去。杨再兴用力欲抽回长枪,却不料长枪被书生牢牢抓住,用力之下却如何也抽不回,此时书生长剑已至,情急之下杨再兴手腕一翻,将枪杆向上一提,叮得抵住书生这一剑,书生也未料到杨再兴竟有如此临敌应变之计,将腐朽化为神奇,轻易地便躲过书生这一杀招。而书生注意力全放在右手剑上,未料及左手之变,手腕未及时随枪翻转,却被杨再兴这一翻不但抵住书生的剑,还重新夺回长枪。书生急又提剑向杨再兴削去,杨再兴提枪劈向书生手中剑,当得一声,二人都觉手中一震,书生仗着内力深厚并无大碍,而杨再兴手中长枪却险些脱手。
杨再兴与书生交手只这两三招,便知晓眼前这年轻人不但武艺高强,而且功力深厚,底气十足,每一招自己都是险中求胜,时间一长怕是根本斗不过眼前这年轻人,便勒马向回奔走。
书生见杨再兴这便要逃走,大喝一声:“杨再兴休走。”便急策马追去。怎奈杨再兴座下乃名马虎贲千里马,而书生却只是一寻常马匹,无论如何也无法追上杨再兴,眼见杨再兴已离关门不远,书生担心杨再兴逃走,一提气,脚下用力,纵身跃起飞向杨再兴。
只片刻功夫便已跃至杨再兴身后,书生正要提剑砍去,却不料杨再兴乃诈逃,眼见书生半空中杀到,回身一枪直向书刺了过去,正是一招杨家枪法中的回马枪。这回马枪乃出其不意佯败制敌的招数,各派枪法中必有这一招,只杨家枪法中这一招与别派枪法不同。
早先太宗时期杨老令公带领杨家将久经沙场,彼时这回马枪与别派枪法也无甚区别。杨家七将于金沙滩一役只六朗杨延朗一人拼死突围逃回汴梁。就是在此一役中,杨六郎于败逃之中,轮杀辽人五名大将,用的正是回马枪,便于挑杀敌将时,将杨家枪法中的回马枪这一招演变得出神入话。
将杨家枪中这招回马枪变为三段刺杀,这第一段便与普通回马枪无甚区别,以敌不备,转身突施杀手,刺向敌之要害。若第一段未伤及敌人,立时便可演变为第二段,这第二段便是微松抓住枪柄的手,使手上这枪靠着惯性再向前送出数寸。若前两段仍未触及敌人,便可使出这第三段,便是将枪柄彻底脱手,而在枪柄尾端以掌力再向前一送,又可送出数寸。
只是这第三段便有破釜沉舟之意,若成功将敌人刺杀,便可随即再将长枪抽回,如若不成功,便会失掉手中长枪。当年杨六郎便以此招杀敌百余名,终得突围赶回汴梁报信。
杨再兴这一回马枪簌地递出,书生一惊不料杨再兴会于逃跑中递出杀招,急挥剑挡格,立于胸前,抵住枪尖,不料杨再兴又使出回马枪第二段,直将枪推着剑退至书生胸膛之上。书生以为杨再兴此招便了,正待提剑回击,却不料杨再兴仍有后招,忽地杨再兴再将手中长枪以掌力向前一送,枪尖擦过书生手中天罡玄铁,直刺中书生左臂,枪尖穿过铠甲,直刺得书生左臂丝丝向外流血。
书生大惊虽已身中杨再兴一枪,但杀阵中容不得半分怠慢,忙挥剑向杨再兴砍去,而杨再兴却在刺中书生同时,躲开书生剑砍,抽枪回身立于关前朗声道:“看来你也敌不过我,快快唤你家岳飞将军来战吧。”
书生只觉这杨再兴的枪法着实了得,只是浑然不识半分内功,自己也着了他的道。其实他也自知,自己于武林私斗较为擅长,当今武林,能胜得他的寥寥数人而已,而自己于战阵中厮杀却完全是个外行,加之武林私斗多是轻装上阵,而非重铠,是以才着了杨再兴这回马枪的道。
书生足尖点地,重又跃回马上立于杨再兴身前道:“在下听闻杨家枪法当年在老令公及众杨家将手下能于战阵中取上将首级,直令辽人闻风丧胆,今日一见,这杨家枪法果然了得,在下方才一招输于你,并非技不如人,而这一身铠甲有些碍事,你稍候我片刻。”说着书生便将身上铠甲一一卸掉,只着平素衣衫。
杨再兴奇道:“方才你肩头中枪,只因你身着铠甲尚保一命,倘若你卸掉铠甲岂不是自寻死路?”杨再兴哪知书生并非寻常军中武将,而是一武林中人,不惯身着笨重的铠甲。
书生道:“这铠甲太笨重,我不习惯,好了,现下轻身上阵,我必生擒你归营。来吧,我们再来比过。”说罢,双腿一夹,策马向杨再兴冲去,杨再兴提起手中虎头亮银枪,也策马向书生奔去。二人又是短兵相接,此时书生顿觉身体轻盈无比,还未与杨再兴相接,便双足用力,一个纵身跳将起来,提剑便向杨再兴刺去,杨再兴挥枪档格,不料书生此招势大力沉,直将他手中枪压到面门,书生空中飞起一脚正中杨再兴胸口,杨再兴吃痛用力将手中长枪一推,书生借力飞跃回马上牢牢坐稳,便这一招已将杨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