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特使?”
杨广凝眉想了一会儿,方才想起自己曾给李渊送去一封降罪诏书,当即随意道:“让他进来吧。”
没一会儿,身穿甲胄的李靖便踏着大步走了进来,恭谨拜道:“太原特使李靖,参见陛下。”
杨广原本正漫不经心的看着奏疏,一听此话却蓦地瞳孔一缩,抬眼打量向李靖。这一细望又是吃了一惊,只见跪在阶下的中年将领目炯如煌,眉分八字,身躯坚如雄风。威风凛然,隐隐带着股苍莽气势。
更重要的是,杨广一眼便看出,眼前这将领竟是有着宗师境的修为,身上的那股血煞之气更是远在断岳、伍云召等强者之上,就如同一个从尸山血海中走出来的人一般。
这不禁让杨广更肯定面前之人定是大名鼎鼎的隋唐第一名将李靖。
此人的一生也可算传奇,前四十五年一直隐忍不发,默默在底层磨砺。直到宇文化及扬州兵变,李渊在太原自立,他才如宝剑般苍然出鞘,投效到李世民的麾下,在第一年便大破萧铣,第二天正面击败王世充,名动半个中原。
可以说整个隋末唐初史就是李靖个人表演的舞台,在他四十五岁到六十五岁的这二十年间,他为唐王朝的建立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不管中原还是塞外皆有他征战的身影。
此人在个人武力上不足一提,但在排兵布阵、决胜千里的韬略方面却惊绝之极,天下无有出其右者。他也是整个《玄幻隋唐》中,唯一可以在战场上和瓦岗寨第一名将徐世绩正面抗衡的人物!
稳了稳心神,杨广凝重道:“你叫李靖?可是师从上柱国韩擒虎?”
李靖惊道:“韩擒虎正是家师,陛下如何知晓?”
杨广想了一下,含笑道:“你果真是韩柱国的得意弟子,快快起身吧。柱国临终前曾给朕写过一封书信,向朕举荐你,说你的韬略尚还在他之上。朕三次派人去寻你,结果都没能寻到,没想到竟然会在今日相逢,真乃天意也。”
李靖站起身,想到韩擒虎临终前竟然还记挂着自己,不由更是心中感激。又听到杨广说曾三次派人寻他,忙拜道:“陛下隆恩,卑职不胜惶恐。当时卑职正外出游历,就连家师的死讯也是一年后才得知,有负陛下圣恩,请陛下降罪。”
杨广心中暗笑,所谓韩擒虎的遗书自然是他随口编造的了。为的就是为了和李靖拉近距离,使他真心投效。二来则是为李靖今后的快速升迁寻一个绝好的借口,毕竟韩擒虎虽死,但他在军中的声望却还犹存。李靖有了韩擒虎‘遗书相荐’的名声,不管在升迁还是服众上都能起到不小的作用。
果然,李靖因为韩擒虎遗书的关系,神态变得从容了许多,长身拜道:“启禀陛下,卑职此次前来是奉了刺史大人的命令,特来给陛下递交请罪文书。”
杨广从女官那里接过文书一看,不外是李世民胆大包天,此举和李阀上下无半点关系,望陛下明察之类的套话,仅看了两眼,便随意的撇到一边。
“李爱卿在军中任什么职务?”
“回陛下的话,卑职现居关中点检校尉一职。”
李靖不卑不亢的说完,紧盯着杨广的面色,想看看他是否会因为自己职务低下而生出轻视之心。
杨广对此早有预料,自然没有什么惊讶,只轻叹道:“韩柱国遗书中对你多有推崇,明言唯你一人可与他纵论兵法,未曾想竟明珠暗投二十年,可惜可叹。”
李靖涌出一抹感动,激动拜道:“陛下之夸赞,卑职愧不敢担。”
杨广知道前戏准备的差不多了,当即整肃面容道:“朕意欲三日后御驾亲征,讨伐叛贼李子通,李爱卿既受韩柱国遗命,可愿在君前效力?”
李靖立刻伏地道:“原为陛下赴汤蹈火!”
“很好,朕有一精锐骑兵,名玄铁卫,共计七千人,具是武道六重以上的猛士,装备精良的玄铁甲、玄铁枪。现在朕欲将此卫交由你来执掌,你……可有信心!”
“武道六重?”
李靖止不住惊呼一声,依照朝廷的国力,拿出七千套玄铁甲、玄铁枪并不算什么稀奇的事情,但整整七千名武道六重以上的精锐士卒就太恐怖了。
要知道,军中士卒修炼气血,讲求勇猛精进,在修炼速度上远快于武者循序渐进的炼气之法。但是想要达到后天六重之境,寻常资质的士卒至少也要花上五年苦工不可,其中的耗费更是不可计数。
李靖在关中征战二十年,深知想要养成如此一支精锐,其中耗费的心血绝不亚于培养十万大军。
当听到杨广打算将如此精锐力量交给他来执掌时,李靖更是激动的不能自禁,轰然拜道:“陛下降浩荡皇恩,卑职不胜惶恐,唯有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望!”
“很好,朕得李将军,如添一臂也!”
杨广对李靖态度十分满意,这可是他花了整整一亿两白银才堆出来的强大战力,又岂会是浪得虚名。
最主要的是这种精锐士卒心气高绝,相比于资历更以实力为尊。李靖拥有宗师境的修为,哪怕没有韩擒虎之徒的身份光环,一样能够震慑住这群精兵。
夜幕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