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上上下下折腾个把月,如今终于才有了这三十两银子的进账,因为看见了回头钱,大伙儿全部都有了底气,悬着的那颗心缓缓放下来。
今日无需动工,依照云姒华的吩咐,晚饭要合家团聚,做庆功宴。
申婆子得令负责安排晚宴,张罗得很是丰盛。
主菜是清蒸鲈鱼,鱼是在县里常市购买的,三斤多的活鱼现杀,花了足足八十五文大钱。宰杀之后的鲈鱼无须太多复杂处理,鱼身两壁改花刀,盐巴混合花椒葱姜蒜,塞进鱼肉里,杀尽鲈鱼的血水与腥味,上锅清蒸再响油,又鲜又香又味美。这是江南人惯爱享用的美味。
几道辅菜山药桂花糕、鲜炒时蔬、素烧茭白等也都值得一提。
永安县遍植桂树,家家入秋摇桂花,糕饼做得多些的人家,能断断续续吃到过年,大年初一唇齿都有桂花香,山药桂花糕甜而不腻,性质平补,是妇人孩子皆喜爱的吃食。秋中的茭白、冬初的白菜,做熟后鲜嫩多汁,闻着那股清香味都足以下饭。
申婆子还买了罐梅酱,准备给大人孩子们冲水,一人一碗,权当饮料,生津止渴好滋味。
一席面的菜惹得家里的几个孩子早早守在桌边等待开饭。云姒华将所有孩子的表现收入眼底。
性子急些的,如三娘跟四郎,俩人见每上来道菜就深深吸气,五郎还算稳当些,但是被云姒华发现他偷偷抹去了淌下嘴角的口水。唯二娘面色如故,但她的眼睛望着菜,一瞬不瞬。
云姒华最后入座。她一入座,孩子们嘴角都不由自主上抬,眼睛里的期待将要化为实质,但是哪怕再馋嘴再不安分,也没哪个孩子伸手碰筷子,敢先于她这个家主夹第一口菜。
云姒华暗自失笑,这薛家儿女的教养是极好的,纵使薛父薛母跟薛至清一一亡故,姐弟几个骨子里的知礼守礼都不会变。
她不是个囿于虚礼的人。
但是身在古代,还是要按照古人的规矩办事,倘使她把小姐弟们带得都成了现代人的思维,反而会对几个孩子今后的生活不利。想通了这一环节,云姒华便坦然地当起这个家主来。
“鲜鱼还得是趁热吃,凉了吃着腥气,大家都动筷子吧。”说完云姒华先举箸夹了口鱼,选得是鱼腹上面肉质最鲜美的位置,“三娘肠胃刚好不久,不宜多食冷饮,你自己仔细些。”
“好的嫂子。”尽管三娘面露遗憾,小丫头还是乖乖把梅饮分给四郎五郎各自小半杯。自己杯底剩下的梅饮,她小口小口地品。
薛家上下连喝了几十天的菜粥。这顿饭吃到肚里如何踏实、如何熨帖,自不必提。吃饱之后姐弟几个有庭院散步消食的、有房中休息静养的,还有两个蹦蹦跳跳在院子里追逐嬉戏。
那申婆子跟林嬷嬷今晚也吃得饱足,俩人坐在台阶叙话,用得是永安这边的方言。话音隔着数十尺飘进书房里云姒华的耳朵,其实除了几个重复频率特别高的词语,她听不太真切。
“好乖乖。”
“乖乖隆地咚。”
云姒华听见以后嘴角微抬。油灯的光线昏暗,算珠噼啪响,她算账的手稍稍顿了顿:
薛家今日进账三十两,晚间这顿饭花去半两,满地银云纹锦成本约十两,给柏氏嫡女新婚贺仪四两半。盈余十五两纹银。
十五两对于薛家这种曾经的永安高门大户可是不多。
但对于现在的薛家而言,这是笔巨款,家里总算可以开始慢慢运转。
***
次日又是个深秋响晴天,天高云淡,天幕碧蓝。
申婆子早早给云姒华跟二小姐往食盒里准备好饭食,今儿个带的是腌茭白丝和糯米糕团。
一进了织坊,二娘就要往花楼机上坐,还隐然让云姒华瞧出点跃跃欲试之感。不怪她行止间透着些不符合她心性的急切,实在因为薛家百废待兴,容不得她这个当二姐的做工迟延。
“嫂子今天织何物?”
“今儿不织,咱收拾收拾屋子。”云姒华早在来织坊前就有规划,把二娘从座板拉起来,她跟二娘边商量边分析,“云锦好卖,但是织一匹锦的工期太长,咱不能指着家里这唯一一台花楼机吃饭,所以空闲的地皮跟旧腰机,都得给它拖出去换成钱,花楼机还得再添几台。”
薛家原有七十五台织机。她卖了五台,织坊还剩七十台。如果折价换算成大花楼机,她还能再拥有足足十四台。
她回想一下览阅过的有关云锦的古籍史料:
南京云锦极盛时,民间机户林立,小型机户约有织机二十台,大型机户约有织机两百台,官办织坊直接服务皇族的更没法比,那织坊里少说得有花楼机三四百台。
饭要一口一口吃,做事也要一步一步来。云姒华决定先定个小目标,那就是先成为拥有十五台织机的小小型机户,然后正式让薛家的云锦织坊对外开张营业。
但就这也不好办,她必须得把织坊的旧腰机全都卖出去换钱,挨家挨户推销肯定行不通,太浪费时间。现在城里卖东西也不兴发传单张贴布告的,此时天下初定,她要是敢来这个,搞不好让有心人举报说她这是散播不利于朝廷的谣言,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思前想后,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