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荣宠皆由您而来,无论将来如何,臣妾永远不会忘记与您夫妻情深的朝朝暮暮,臣妾,绝不会害我们的孩儿…"
【公元691年,武承嗣命王庆之率数百人上书,请武瞾废黜李旦,立他为皇太子,遭到宰相官员的激烈反对,他恼羞成怒之下,把反对自己的大臣悉数构陷至死。接着,武承嗣再次让王庆之上书,请求立自己为皇嗣,这一回,失去耐心的武瞾,派出凤阁侍郎李昭德去教训王庆之——】 (1)
【让我们看看,李昭德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是个嫉恶如仇、一心维护李唐基业的耿直汉子,善识人心的武瞾会不了解他的脾气吗?她能容忍这样的人在自己朝中身居高位,又派他去应付武承嗣的喽啰,本身就传达了她的态度——娘家后辈想依靠我这位长辈,飞黄腾达当人上人可以,我可以给你们无上的尊荣,但不要异想天开做什么白日梦!】
【来看看李昭德是怎么处置这事的吧?他直接让人乱棍把王庆之打死了,这是直接打那位眼下正风光无限的武承嗣之脸面呐!就这?不,这还没完,我刚才说了,李昭德是耿直汉子,他打完回来,激动之下又说了一通句句作死的谏言, 陛下啊,那娘家侄子再亲,又如何比得上您跟先帝的亲骨肉啊!陛下的天下就该传给他自己的亲儿子,以成万世之霸业,怎能传给那些不可能给为姑母立庙的侄子呢?再说,就算武氏子弟会为您立庙,他们又怎会在意先帝这个外人?唉,先帝好可怜,劳碌一辈子,将来竟没有子孙供奉了啊’.】 (2)
【武瞾是怎么反应的?她觉得王庆之死得活该,她觉得李昭德这番对李治忠心耿耿之言,非常有道理,从此重用李昭德,甚至把他提拔至宰相高位,反过来,第二年二月,武瞾就罢免了武承嗣的宰相位,作为补偿,赐了一个有名无实权的‘特进’虚衔给他,甚至在武承嗣暗戳戳说些李昭德忠心李唐的谗言时,武瞾毫不留情地斥责他, ‘昭德对先帝忠心就是对朕忠心,你何德何能敢与他比?以后休得再提!' …在一位忠诚于李唐的大臣和世人眼中‘备受宠信’的武承嗣之间,她选的是力挺大
臣.
…】
【不死心的武承嗣发动的第三次夺权阴谋,就选在了众所周知的李旦正妃和德妃一事之后,那时,李旦的处境愈发如履薄冰,看起来似乎随时要被女皇咔嚓——武承嗣觉得,自己只需再加把火,李旦必死无疑!于是,一封举报李旦谋反的匿名信传到了武瞾手中,果然,武瞾怒不可遏,当即命来俊臣前去东宫审理查实,武承嗣窃喜不已…】
吕雉轻轻摇了摇头, "她不会信的,她虽是帝王,但也是母亲,何况那是她与最爱的男子所生的孩子,在那个男人去世后,她更不会杀他仅存于世间的血脉…"
就像刘季并非我的意中人,就算盈儿再不争气,我也不会杀他啊…
【但他没想到,手上沾满鲜血、杀人不眨眼、惯会屈打成招的魔头来俊臣,竟会在没得到想要的答案之前,因为东宫一个小小的乐工安金藏剖腹护主,就停下审讯的步伐,还像活菩萨一样把此事禀告给了女皇——接下来的走向,更让武承嗣目瞪口呆,女皇命人把安金藏抬进宫中抢救,还愧疚感叹‘我连亲儿子都护不住,竟要逼得你以死护主,是我的过错啊’,然后,她当即决定不再追究李旦谋反一案…】 (3)
李世民暗暗点头,稚奴,算你小子有眼光!
【其实,只需细思就会发现很多反常之处,众所周知,谋反之名自古就是死罪,如果女皇真想除去李旦,为何不趁机直接把他全家处死?为何要派人去东宫一个个审问调查?为何酷吏来俊臣会突然变得‘很善良’?为何女皇会让御医全力抢救一个对皇家而言微不足道的乐工,甚至亲自前去探望?是的,答案是,来俊臣早就知晓女皇维护儿子的心意,女皇感激安金藏舍命保护落魄儿子的忠诚…】
【如果她真想颠覆李唐社稷,何不在称帝后,索性推翻李唐宗庙,杀光自己的儿孙,让李唐旧臣再无旧主可依附?到时,连神龙政变都不会发生,武周天下成为实锤,岂不是更轻松自在?可事实是,她登基后虽然杀了很多绊脚石,却未杀自己半个儿女,重用许多忠于李唐皇族的大臣,对太平公主暗中接济儿子之事假装没看到,嘴上说着想传位给武氏侄子,行动上却一次次在关键时刻扼杀他们的希望…身为武周君主,如果她真想传位给武承嗣之流,不是轻而易举的吗?其实,根据她的性格,大概觉得李治与她夫妻一体,李治的东西她可以随意拿,但外人想都不要想.…】
女皇武则天眼中含泪点点头,是啊,
称帝,就当是我在高宗的一生纵容下最后一次任性吧,可我自始至终都是李家的儿媳啊,我亲自守护的李唐江山,岂会当真送给旁人?
【对武瞾这样卓尔不群的优秀女性而言,她的身份先是帝王,再是严母,可再严的母亲,也是母亲啊,自己的孩子岂是侄子能替代的?面对武承嗣今年率五千人上表请愿为她上尊号、明年率两万多人为她请愿上尊号、过几年又收买她身边人,鼓吹‘从来没有天子立异姓人为储君’的种种行径,已经74岁高龄的女皇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