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终了(1 / 3)

所谓一叶障目,直到听了青梅的解释,晴玉才恍然:自家的那点事确实不是每个人都乐得去了解。

她这也算是从前被皇帝安眼线的后遗症。然而康熙也不是因为在意她,纯属是一个帝王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再者他自个儿可不需要干什么,手一挥便有人把一切都安排好,末了听个汇报就行。等信任攒上来了,连听汇报都省了。

可别人不行。有王嬷嬷和梁顺在,永寿宫就是最安全的铁桶。

别说成嫔,就算皇贵妃也不能伸手。至于闺阁里那些交情,妃嫔们乃至其母族既不便打探,也大多觉得没有打探的必要。

如此,她跟宝钗一个姓林一个姓薛,又没有半点血缘,在旁人看来确实是一点关系没有。

就算有人打听到她们闺阁里见过几面,鉴于晴玉跟元春“不对付”,只怕也不会往好处揣摩。那么成嫔当然不会贸贸然跑来聊亲事。

倒也侧面说明,宝钗定下这门亲事时半点没有借助晴玉的势,纯纯是靠薛家自己的关系与实力。

也是时移世易,人亦不同了。

晴玉还记得,她和元春最初的龃龉就是元春刚得宠时借过她的名头,还一度希望过晴玉和黛玉姐妹中能有一位和宝玉在一起。这自然是晴玉不能接受的,于是半点没给元春面子,在成嫔等人面前直接流露出“不熟”。

不过此事归根结底,倒不是元春本人有多爱打旁人旗号,而是彼时可卿一事闹得满城风雨,连久居深宫的元春都不安到病急乱投医。

只是元春到底算不上愚蠢,吃过一次教训便没再犯过,反而默契地拉开与晴玉间的距离。等如今发现了家族已到无药可救的境地,愈发冷静下来,也愈发不肯浪费林家看在贾敏份上的最后一点情分。

元春如此,宝钗亦然。

曾经的宝钗被困在“金玉良缘”里,并非没有过私心,只是一旦打破自欺欺人的幻想,沉着下来思考未来,原著里那些因宝玉而起的矛盾自然不复存在,反而留下了更纯粹的姐妹之情。

晴玉思忖片刻,问向青梅:“我记得成嫔的父亲是在内务府掌资产往来?从六品?”

“正是,从前许多年一直是从七品的内务库司库,在成嫔娘娘封嫔后官升两级,才成了从六品。”

那确实是不高。

也对,若成嫔家中得势,也不至于混混沌沌在宫中泯然于众人这许多年。从前因七皇子的腿疾,成嫔在贵人位置上尴尬,她家中亦讨不到好。纵然时移世易七皇子腿疾痊愈,成嫔也仅仅是从低调困苦变成了正常待遇,离得宠远得很,荫蔽家人更是有限。

“那与宝钗结亲的,是成嫔家里哪一位?我好像听成嫔说过,她自家只有两个兄长,子侄辈似乎也不到婚配的年纪。”

“是成嫔娘娘的堂弟。其父也在内务府,掌采买事宜,从七品。结亲的那位公子则是有意走科考的路子,如今已有个举人功名在身上。”

从七品的爹……说实话,看起来甚至远不如贾政。一个举子,还不是成嫔的亲弟弟,离宝钗“上青云”的要求似乎也远得很。

晴玉品着对方的家底,下意识觉得宝钗能迅速做这个决定,当真是需要很强大的魄力。

然而事情也不全是那么算的。

无论是内务府的特殊性,还是成嫔有子有女有资历的履历,对方在婚庆市场上说不定也相当抢手。比上虽不足,比下仍有余,至少选个门当户对的官宦贵女没有任何问题。

晴玉本人对宝钗的商户出身当然没有意见,架不住旁人习惯了门第。如此,戴佳氏选中宝钗又是为什么?

“娘娘可还记得去年六阿哥的事?”或许是看出晴玉的困惑,青梅隐晦提醒,“宫里头彻查,内务府牵连了许多人,听说一些积年的包衣世家都折了人手,至今还空着缺呢!”

晴玉恍然:戴佳氏这是想趁漏崛起啊!

向上跃迁是人的本能需求。宝钗想突破阶级,戴佳一族也不想永远在内务府当边缘人。但跃迁需要成本,在内务府扎稳脚跟,一靠钱财、二靠人脉,碰巧薛家刚好都还有些底蕴。

也算各取所需。薛家其实本与贾史王三家不同,他们是商户起家,联络人脉回归商业才是正路子。

这便是晴玉管不了的了。哪怕她跟成嫔熟络些,终究人家也有家族。既然两边都没提过,这事本质也就跟晴玉无关。只是涉及原著的一桩重大改变,实在叫人好奇。

青梅提起前阵子黛玉送来的信息:“香菱生下了薛大公子的长子,薛家并未大办,却以祈福积德之名带着一众商户捐了款项。咱们听姑娘说的时候,只道薛家有心了。后来几桩事撞在一起,奴婢去打听,才晓得负责他们那桩捐款的,正是成嫔娘娘的父亲。”

有人得了名声,有人得了业绩。

这笔钱虽未落在戴佳一族手里,却切切实实让对方在上峰面前露了脸。又搭起了商户间的人脉,可谓一举多得,更算是宝钗已提前支付了一部分嫁妆。

更妙的是,在其他家族不肯捐出家财的情况下,宝钗用自己和兄长的喜事做幌子来捐款,既能堵住盟友们的嘴不至于显得特立独行,又算是给薛家刷了一笔功劳留了条后路。也可见得

最新小说: 四合院:咸鱼的美好生活 军婚火辣辣:白莲花她讹上黑阎王 我是秦妈!少爷居然说爱我 俗人度世 龙王传说:我为原神 柯南:开局和离异大姐姐同居 逆天邪神之九宫吟与琵琶语 读心,求死失败后我成了万人迷 我为女帝打江山,女帝赐我斩立决 重生归来,我名动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