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食品厂对S市内及其周边城市的贩卖扩张已经差不多了,这次呀,他们把贩卖目标定为了全省范围内。
敏贤和邓厂长给销售组主管周青下达了任务,让她安排人去省内其他城市拉单子。
但是怎么能花钱少又能起到宣传作用呢。
敏贤又想到了王雨记者。
通过上次的合作,和王雨记者已经是老相识了,所以这次她直接给王雨记者打了电话。
“喂,S市晨报社王雨。”
“王雨记者你好,我是李敏贤。”
“你好。”
对于敏贤王雨印象深刻,她的观点很新颖,给他带来了不找新的思路。自从发表了《第一食品厂----论企业的社会责任》之后,王雨的事业确实又更高一层楼。不过这位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人。
果然王雨的预感是对的。
敏贤接着问道,“认不认识省报的记者。”
王雨不知道敏贤为什么这么问,但还是老实回答道,“认识。”
敏贤问道,“熟么。”
王雨答道,“还算熟。”
敏贤道,“那太好了,我们再来一个《第一食品厂----论企业的社会责任》第二弹怎么样。”
“。。。。。。。。。”
王雨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在心里犯了一个白眼。
合着是又想打免费广告了是不!
在王雨的介绍下,敏贤认识了省报的记者周杰,他是王雨的师兄,和王雨不是一般熟是非常熟。
周杰人不错,在听了敏贤的观点之后,觉得《第一食品厂----论企业的社会责任》第二弹非常值得一写。
周杰还特意从省城跑到了S市来找敏贤。
于是呀,邓厂长又亲眼见证了,敏贤给另一个人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两周后的省报上出现了一篇叫做,《第一食品厂----论企业的社会责任(二)》的文章。
文章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S市的第一食品厂的兴衰史,其中还加入了些戏剧的表达形式。反正那个跌宕起伏呀,喜欢看这样故事的小市民们很多。
最后又说,现在第一食品厂在发展自身的同时,愿意帮扶广大下岗员工,为下岗员工再就业提供帮助。决定以赊销方式为全省范
围内1000名下岗员工提供货物和进行销售培训。
文章又以此延伸到更高意义上的社会责任。
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像第一食品厂一样,回馈于社会,帮助社会困难群体等等。
很多人通过报纸知道了第一食品厂,让第一食品厂无形中在他们心目中留下了一个好印象。
文章一出,第一食品厂不断接到了来自省里各市的电话。
省委看到了这篇文章也特意打来电话询问,表扬了第一食品厂的思想意识高,还专门派人下来视察了第一食品厂。
接待那天是邓厂长和敏贤一起去的,第一次和这么大的领导在一起,邓厂长既高兴又紧张。虽然做了一天的背景墙,但是他累并快乐着。
省委领导对第一食品厂的印象全部都来自于报纸,其中包括王雨记者的《第一食品厂----论企业的社会责任(一)》。
实地考察之后,他被第一食品厂的企业氛围,大家欣欣向荣搞生产的样子深深折服。
一路上和敏贤交谈又觉得敏贤思想前卫,谈吐不凡,还特意问了问敏贤是哪个学校毕业的。
在得知敏贤是回国的留学生之后,更是被敏贤不为国外的物质生活所动,坚持回到祖国的行为而感动。
毕竟这个时候,大家都认为国外的月亮比国内圆,大量的人才流出国外,能回来的少之又少。
省领导在亲自品尝了第一食品厂的产品之后,又被美味所折服,临走的时候还掏钱自费购买了10袋大礼包。
这让领导破费哪还能有好果子吃,敏贤本来是想白送领导的,但是领导坚持要自己掏钱。
领导觉得这样有良心,注重品质生产,社会责任敢的企业应该更多一些,所以想让第一食品厂发展起来,树立典型,也许以后可以成为本省的一张名片,于是就直接表达了扶持之意。
并告诉敏贤和邓厂长,如果有需要就找省里,还把自己的电话留给了敏贤。
从来都没受到过这待遇的邓厂长险些高兴得晕倒。
既然省里想扶持宣传第一食品厂,那肯定可少不了曝光和报道,机会就给了老相识王雨记者。
本来大合照是没有王雨记者的,但是敏贤感念着他的功劳,做主让王雨记者和他们一起
合了个照。
拍完照还特意瞟了王雨一眼。
那眼神,看在王雨记者眼里,分明就是在说。
怎么样,跟着姐姐有肉吃吧。
等王雨记者的报道出来之后,大家才知道原来省里的大领导来第一食品厂视察工作了。
市里的领导得知省里的领导来视察后,怎么也不能落后是不,也派人来视察了工作,不甘示弱地开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扶持第一食品厂。
其中就包括了税收减免政策。
作为第一食品厂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