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来说的一句话,曹彰甚至都想直接掀案而起了。
曹彰的语气也影响到了夏侯楙。
夏侯楙的话,也适时传入了张郃的耳中。
孤会派人按你说的去做的。”
那就是他今日说的话,一定会传到曹彰的耳中。
不得不说,张郃的提醒是有道理的。
使者的两声“然也”落入曹彰与夏侯楙的耳中后,让他们二人的眼神变得愈发幽深。
在心中强烈的怀疑下,曹彰虽没有马上采取严厉的措施,但曹彰也不可能就此放过张郃。
可是当这番话落入曹彰心腹的耳中后,他的呼吸不免得变得急促了起来。
正如当年贾诩施展的反间计一般,他故意让曹操在写给韩遂的书信中多处涂改。
可是这不是更搞笑了吗?
既然如此的话,那么就算事后证明自己是无辜的,曹彰也一定会放过自己吗?
当这个反问在心中出现后,张郃的内心不由得变得狂躁起来。
在听完方才在糜旸身前发生的一切事后,夏侯楙不由得冷哼出声,而曹彰的眼睛也慢慢眯了起来。
虽不确定有猫腻,但有猫腻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宁杀错不放过。
那人是谁,糜旸不是说的很清楚了吗?
宁我负天下人,毋叫天下人负我!
张郃再也忍不住了。
“殿下不要忘记了,当年太尉反间一计呀!”
曹操的这句名言,张郃又怎么可能没有听过。
听起来一切很顺利。
听起来糜旸很好哄骗。
而通过己方派出的“间”,从而致使己方做出错误的决断,便可称为反间计。
反之的话,孤绝不会手下留情。”
曹彰与夏侯楙的一唱一和,足以体现他们二人已经对他产生怀疑。
于是张郃只能默默看着曹彰,让使者完全复述了一遍当时所有的情况。
曹氏人是否会妄杀无辜之人,这是天下人皆知的事。
或者说曹彰与夏侯楙本身对他就有着怀疑,使者的据实以告只是加深了这层怀疑而已。
而曹彰又岂会忘记曹操在生前对他的这两句教导呢?
一想到此,曹彰的情绪稍微平复了一些。
但贾诩当年之所以会采取抹书的方式,也有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那时韩遂本质上与曹操之间并没有什么。
他不会主动背叛大魏,但他也绝不会坐以待毙!
当世的人是十分看重信义的,更别说以糜旸当下在天下间的身份,他能在诸位汉将面前明确表达这个态度,说明他是真的相信自己的请降。
虎卫将军率军援救长安乃是机密,在长安城内只有几位高级将领才知道!
按照常理糜旸是不可能会得知这个消息的!
听到曹彰的这番话,夏侯楙才放下了心中的担忧。
“你先下去吧。
一想到此,身为曹家人的他气的不由得暗中握紧了拳头。
而还未等你提出不要包围长安城的请求,糜旸自己就先做出说出这一点了?”
这一点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在无限放大马超对韩遂的疑心。
糜旸在众将面前,信誓旦旦做出保证,他相信左将军的请降!”
而身为曹操的后代,曹彰又岂会不能领会这句话的精髓呢。
孤与儁乂所谋之事甚大,不可有丝毫疏忽。”
更不会贸然开口,以让曹彰安排给他的任务出现什么变动。
而这样的动作,自然是瞒不住领兵多年的张郃的。
而至于是什么变故,设想一下就能猜个七八分。
只是眼下长安城局势不容乐观,加上张郃的地位不同一般,曹彰觉得还是保险点更好。
当心腹快速离开之后,张郃不由得深吸了一口气。
除非有人向糜旸泄密。
看到陡然多了一位陌生的使者,糜旸对心中的猜测又多了几分把握。
内有蹊跷,这四个字一下子就出现在曹彰与夏侯楙的脑中。
在张郃离开大堂之后,夏侯楙来到曹彰的身旁。
就如曹彰所说的那般,在张郃回到府邸中后,他的确派人看守住了张郃的府邸。
“臣与糜旸交谈之际,一众敌将皆在场。
而昨日来的那位使者,也知道曹彰今日派他来的目的是什么。
就在曹彰心腹心中有这判断的时候,他不知道的是,糜旸的嘴角露出了一丝狡黠的笑容。
一听到这两个字,那位曹彰派来的心腹神情登时一正。
曹彰有安排就好。
曹彰与夏侯楙的话直接让张郃的身躯又重重跌落回座位上。
只要稍微用逻辑推断一下,就会觉得那两点是多么的可笑。
曹彰的话,让张郃宛若捡回了一条命。
可以上的两点可能吗?
又符合常理吗?
使者表面上的名义,自然还是自称是张郃派来的。
难道左将军真是无辜的?
好似糜旸与张郃有所勾连的,真就“献长安城”一事一般。
很明显哪怕眼下他的家人在洛阳,但曹彰与夏侯楙